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针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构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为提高指标评价的可信度,首先采用IFAHP熵权法,得到不同层级指标的偏好矩阵和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加权和整合,最终用熵权法获得定量评价结果。通过10门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验证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评价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然而信息化教学质量却没有实现预期需求,问题成因是当前的评价体系功利性强、缺乏职教特色、反馈不畅,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合理有效并具有职教特色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梳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特色,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与发展性评价理论,分析并拟定切实可行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并以“双高”校的一门国家精品课为对象,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验证,以期对其他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目前高校信息化的实际出发,在已有社会信息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高校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经验,并结合高校信息化水平测度和评价的一般方法与内容,提出了高职院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面向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和评议指标。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时代下的多模态数据与教学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使高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呈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数据化的价值意蕴。高职院校应从教学目标的信息化改革、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教学方式的智能化应用和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把握多模态数据赋能高职教学的逻辑主线,并从组织支持、多模态教学能力支持和信息化条件支持等方面构建多模态数据赋能高职教学的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5.
苏波 《广西教育》2023,(3):91-95
本文阐明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确立、具体指标的设计、多元评价主体的选择、多元评价权重的确定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组织保障与制度建设、精神理念与校风建设、物质与生活环境建设、行为活动与宣传建设、特色文化与综合反馈等五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建立了AHP-FUZZY数学评价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以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验证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具有可行性,为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打造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之一,而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依据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原则,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5所“双高计划”院校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赋权重,代入2016-2018年数据对研究样本进行评价比较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产学研用”服务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人才—团队—平台”模式,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法、调查法、特尔斐法、秩和计算法,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认为结合发展性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提高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本着立德树人、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亟需重构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遵循,弥补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存在教学目标缺乏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不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不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教学评价缺少指标体系及脱离人才培养效果等现实困境,从二级学院中观层面提出设计专业群“系统分层”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专业群“师史事势”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群“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专业群“增值赋能”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构建进路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CIPP教育评价模式的四个维度,对应形成目标评价、方案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建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相应观测点,并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设定各一级、二级指标权重,最后形成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兼职教师综合或专项素质、能力及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价值或水平判断。通过系统、科学的评价,引导兼职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使兼职教师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模糊理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分析,为评价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一种系统、全面和可行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分析高职院校特别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艺术院校评价特色、体现高职院校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等角度出发,对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思路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和经验素养在高职教育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建设意义重大.充分及时的继续教育以及合理配置师资的学历结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丰富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完整而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也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评价的运行机制,健全相应保障制度,构建客观动态的指标体系等各项举措,优化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助推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构建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就业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及评价调控体系,对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重新构建了该指标体系,结合具体的评价实例,将隶属度转换算法应用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性、指向性、激励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等原则,运用现代科学的评价观和方法,设计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搭建多渠道的教学信息反馈平台,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推动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是由目标要素、内容及指标要素、途径与方法要素、保障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优化评价过程、丰富评价形式、完善评价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双高”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构建“双高”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补齐当下“双高”专项资金管理中的一些短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合高职院校现状,引入平衡计分卡(简称BSC)理论,分析资金来源、用途和特征,构建一套“双高”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H高校的“双高”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取得了较为有效的评价结果。这一结果证明,该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有力抓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性、导向性、公信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构筑凸显专业特色的人才体系为目标、以提高服务区域发展的专业水平为关键、以推进服务国际战略的专业建设为举措、以强化成效评价体系的结果运用为保障,从体制机制、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评价机制六个方面着手,构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