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管理观是一种现代教育管理观,即主体教育管理观。主体教育管理观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主体教育管理观的核心,是强调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主体性、二元性、开放性是主体教育管理观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是高职院校全新的教育管理理论,它为高职院校管理提出了与传统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完全迥异的治理逻辑。主体多元化治理理论在当前高职院校治道变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突破传统政府单主体治理模式,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与社会三维框架下的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多元主体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可为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栽体之一,学生教育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果。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由反映学校意志的授体——学工干部和学校意志的受体——学生两部分组成。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仅考虑学工干部因素而忽略了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另一关键主体——学生因素的考量,使得这些模式在实践中效果的不确定性较大。接管理学的权变理论,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性及认知发展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5.
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本质内涵是指人的自由本性在有关教育的协调活动中的显现与确证。它蕴涵着教育管理主体的智慧与品质统一并超越的审美素养(条件)、教育管理协调活动和谐有序而自主创造的运行(关键)、教育管理对效率和人性双重目标追求的实现(结果)这三个方面的要点。对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这种释义和赋义,主要是通过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美学思想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同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沟通桥梁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往实践走进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视域中,将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与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趋向。本文首先从哲学视域论述了交往实践的重大转向,继而对当前教育管理理论中主体性认识的误区予以澄清,在克服了基于传统主客范式和现代主体际范式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种种局限和不足之后,提出走向交往实践的教育管理。可以说,现代教育管理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往实践,这种新的范式以”交往实践观”为依托,对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孙玉丽 《教育探索》2002,2(8):21-24
主体性教育管理是基于主体性教育之上,把人的主体性与教育管理的本质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它强调的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管理,通过积极能动的管理方式,对有关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培养出具有主体特性的人,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一是人性观基础,二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逐步得到实施,学生社区逐渐形成。高校学生社区主体多元化形势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为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9.
西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伴随着著名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而成长起来的一个主导性理论流派。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它的弊端是将管理“技术化”,将教育管理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组织上。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可以改进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的效率,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管理的科学论,到教育管理的价值论,再到教育管理的整合论,这是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马克思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整合的教育管理是"文化人"时代的必然,它表现为观念的整合、过程的整合和结果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人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对象,寒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目标。要真正在教育管理中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应以主体教育管理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因为它是一种以实践的、辨证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的管理观,是一种能够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12.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袁锐锷副教授赴美访问进修期间,翻译了英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管理学家R·F·坎贝尔教授主编的教育管理代表作《现代美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这是第一部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地分析教育管理的思想和实践的著作。该书有几个特点。第一,回顾和总结了教育管理思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剖析了它的现状并揭示了它的发展新趋势。第二,分析研究了教育管理的思想和实践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第三,充分展示了教育管理的各种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措施。第四,不仅介绍了中小学的管理,还介绍了大学管理模式及其管理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管理是主体性教育管理。主体性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对客体性、工具性和物本性教育管理的超越。然而,由于主体性中主客二元思维的缺陷,导致了主体性教育管理内在的困境。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内蕴与超越,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在主体间性中,主体性教育管理的内在困境被超越,生成一种新形态的教育管理——主体间性教育管理。主体间性教育管理形成了一种新的内在结构与机制,"主—主"关系替代了"主—客"二分,充盈着一种共生共在、合作互动、生态和谐、精神关怀与公共理性的性质和精神,实现了教育管理的内在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和反思了上世纪50-80年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它的核心思想以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并对其从现代意识的角度,从这一运动所萌生的历史价值观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活动进行反思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历史是非常短暂的.从理论运动时期所推崇的科学主义到理论运动以后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引入了教育管理领域.尽管目前国内鲜有学者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审视教育管理,但现象学在世界范围、在各个领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昭示着它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学方法的理解,来阐述其对于教育管理的意义,从而提供一种研究教育管理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近期国外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教育管理已进入了一个研究的初始阶段,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下,教育管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50年代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促进了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教育管理理论的构建阶段.70年代,在众多教育管理理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教育管理理论,形成了“教育管理理论运动”.8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领域在学术上出现一些变化,既对70年代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进行了反思,又对未来的研究重新确定了方向,因而,70年代末成为教育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起到辅助作用。本文说明了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简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阐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教育管理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了教育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历史是非常短暂的。从理论运动时期所推崇的科学主义到理论运动以后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现象学的方法引入了教育管理领域。尽管目前国内鲜有学者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审视教育管理,但现象学在世界范围、在各个领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昭示着它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象学方法的理解,来阐述其对于教育管理的意义,从而提供一种研究教育管理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主体间性、主体共同性、主体性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主体间性与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同主体对于主体间性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其传播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平等、交往的教育管理方式,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主体间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主体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参与教育管理过程的主体并非通常我们所理解的那样狭义,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应当是全员、全方位的。它包括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学校领导、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学生,以及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其他行政部门领导(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