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评论的选题,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从事评论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选定一个好题目,文章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不首先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就谈不上怎样写,更谈不上怎样写好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看似平常,实际上大有研究。在选择具体评论题目的时候,有的同志往往图  相似文献   

2.
杜忠锋 《新闻知识》2006,(10):86-86,30
经济评论属新闻评论的一种,因而它与其他新闻评论类型具有共同属性,同样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反映并引导着公众舆论。但经济评论由于其评论对象、涉及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其他新闻评论类型之间有相当大的不同。如果说反映在经济评论写作上的要求——专业深度与通俗表达是表象的话,那么经济评论的特殊方面则揭示了其写作上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3.
江坪 《新闻实践》2009,(3):70-70
目前,不少县级新闻网站还没有设置评论专栏,有的虽然设置了栏目,但内容大多是摘录或转载,自己撰写很少;有的网站的评论,缺乏针对性, "不痛不痒",失去评论的本意.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认识问题,有网站入手缺乏问题,也有如何写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是作者在写作中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表达意见与见解的一贯原则和方法。评论的写作风格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是谓选题风格,指作者观察现实社会,选取评议对象,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写作风格规定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而最终实现在作品上。通过对作品的品读与分析,能够透视其写作风格。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获奖的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基本面貌,体现其各自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林炳堂 《视听界》2004,(2):86-86
评论的写作不同于消息、通讯的写作,前者以说理为主,后者以叙事为主。记者要写出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说理透彻的评论,首要的一环要选准论题。评论的题目从哪里来?这是记者、通讯员写作评论时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采写实践,就此谈些粗浅体会。1.采访时“挖”。1991年,领导安排我去四甲镇不锈钢厂采访。这个厂原是镇里的骨干企业,但好景不长,结果亏损100多万元而倒闭。我了解到这个厂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引入风险机制,承包厂长包盈不包亏,盈了装进自己腰包,亏了拍拍屁股走人。我觉得这种现象面上也普遍存在,于是萌发了写作评论的想法,写了题为《不牵心肺怎知疼》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苏祝平  吴坚 《视听界》2001,(4):20-20,17
什么是新闻评论?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的解释和要求都离不开传统写作学中评论这种体裁的定义。新闻评论与传统写作学中所说的“评论”体裁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在写作要求当中强调“新闻”性。基于信息载体、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同一性,报章杂志的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更易于从传统写作学的一般评论写作要求上去把握。信息载体(即电波)、传播方式(图像和声音)和  相似文献   

8.
党报评论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和束缚,有时候,评论质量并不取决于写作的水平。而取决于写作的空间。你有再高的武艺,如果空间狭小,恐怕也很难施展出来。有些题目,你就是有生花妙笔,也不可能写出花来。比如,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组织领导,关键要抓好落实,等等。面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感到好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有劲使不上。这里面的滋味,外人很难体会。  相似文献   

9.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柏铨 《青年记者》2006,(23):19-21
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有的新闻院系分为两门课程,有的则合而为一)。它既应当涵括一般的新闻报道(含消息、通讯)的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也应包括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法制报道、文教报道、医疗卫生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各类专题报道的采  相似文献   

10.
俞炜 《新闻实践》2013,(8):54-55
近年来随着汽车量的猛增,广播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广播评论从记者现场口头评论到连线嘉宾的访谈评论,从纯文字评论到带音响评论,到评论性专栏节目的涌现,广播评论逐渐成为各广播电台抢夺空中市场、表达媒体立场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评论发展比较滞后,评论总体偏弱。一些电台的编辑记者仍按报刊手法写作评论,形式上缺乏生气,有的则直接播报报刊评论,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节目内容。然而,换个角度看。这表明广播评论的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冰  孙琦 《新闻窗》2007,(5):39-40
用事实说话:是报道方法还是评论方法 长期以来,新闻界将“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可是,这种看法正确吗?“用事实说话”到底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还是新闻评论的方法或技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厘清的理论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邓辉林 《新闻前哨》2009,(10):80-82
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茜 《军事记者》2014,(7):25-26
《解放军报》的“八一评论”专版自创办以来,在选题上追求“热”中求新,在论点上追求“巧”中求新,在语言上追求“活”中求新。形成了新意盎然、新风扑面的版面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尤其是军事新闻评论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晓燕 《新闻界》2006,(5):132-132
评论,特别是系列评论,在媒体中往往是弱项,尤其是书面语言写作和表达,值得探讨和优化。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后,《人民日报》积极迅速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第一版重要位置连续发表六篇评论员文章,从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作了阐述。笔者认为它们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感性、理性和审美性的综合魅力,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撰写和传播组合性评论的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6.
知道了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中的地位、作用和学会评论写作的重要意义,知道了评论题目的来源,确定了好的评论题目之后,便进入了新闻评论的写作阶段。要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即构成它的基本要素;其次,要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一般程序。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带规律性的知识,写作起来才会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在报刊上的评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现象。但是,评论的题目怎样选择好,怎样选择才是人们想看爱看的主题,这就要下番工夫了。《新华每日电讯》的“新华时评”言论专栏就比较注意这一点。最近刊登的时评《教育学生,不妨“蹲下来聆听”》(见《新华每日电讯》3月26日第二版)就是一篇角度新颖、来自现实生活的好题目、好评论。这篇由新华社国内部鹿永建执笔的“时评”,它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叶慧斌 《视听界》2015,(1):105-107
近年来,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呈现低迷和萎缩态势,有的市县台没有专设的评论节目;有的被压缩成新闻节目中的子栏目;有的被"整编"成了报道类节目;有的台虽然还保留着新闻评论节目,但大多形式单一,挖掘不深,观点平淡;有的热衷于"炒冷饭",从报刊、网络上抄袭观点。这些新闻评论节目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新闻评论的功能;还有一些市县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只是为年度创优准备的"盆景"。  相似文献   

19.
报纸走向市场之后,报纸评论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常见的空话、套话连篇的官样章逐渐销声匿迹,言论的实用性、可读性大大改善。在媒介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这里探讨的,非泛指一切新闻评论之写作技法。但也并非仅指为数甚少的一两个新闻评论品种.而是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和一些重大而严肃的命题评论之外的,大多数评论都可以尝试运用或多或少的杂文写作技法。尤其是各版开辟的专栏言论,更是大可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