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文化、传达文化,已得到教育学界的认同。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传达文化,传达什么样的文化,却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在校大学生文化基础实际,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定位是必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固然不是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教学,但要真正实现在英语教学中传达文化的目标,则必须关注民族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于鸿雁 《海外英语》2012,(11):90-9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英语教材和教学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灌输,造成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很好地用英文去表述本土文化而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英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在中国普及之后,我国也逐步加重了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力度。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该文分析总结了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和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文化教学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树立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文化教育。同时,教师在文化教学时要做到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注重本土优秀文化英语表达的教育,做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抽样访谈等方式,对铜陵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及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原因,分析和探究相关策略以有效缓解该现象发生。同时,呼吁地方高校重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的问题,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不再"失语"。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也包括对自己国家母语文化,即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然而英语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即教材编排、教师授课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却仍然把重点放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上,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这使得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快速习得英语语言及文化,本土文化意识却日益淡薄,本土文化素养逐渐缺失,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不仅成为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也制约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本土文化的渗透,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对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大学英语教师关于中国本土文化表达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并由此导致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了其成因和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人们过多的关注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轻视了本土文化。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西方文化忽略本土文化,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文化失语"现象。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定位还不够明确,中西文化导入失衡,大学英语教材缺乏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本土文化意识淡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以期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活动是地方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活动存在着管理主体多而学生主体性不强、娱乐化蔓延而活动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地方高校应结合转型发展的实际,首先凸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在活动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在活动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特征;其次应加强学生活动的教育性,将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再次应立足学生活动的地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学生活动“服务地方”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大学生活动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鉴于此,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WOT法分析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创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的对策,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地方高师院校应实施课程改革,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过渡,建设适合创业教育的师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大学生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构建一套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有助于切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应以厚植爱国主义为目标,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当前环境下,高校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内容范围狭窄、缺乏地方特色、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度支撑。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历史”公共课、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教学课时、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等举措,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对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及地方文化传承创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以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以道德教育为主要举措,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汲取历史上"湖学""明体达用"的思想资源,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教育理念和"多样化成才"的人才观,通过"四化"———"素质育成综合化,培养内容个性化,实践实训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坚持"四导"———"思想先导、成才向导、实践指导、就业引导",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学相长,培养"明体达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境,思政教育实际成效并不理想。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内容,为此,应当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引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一是以围绕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加快对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二是以合作发展为核心,优化科研环境。从而探索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如何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是目前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创业实践作为实现创业教育目的最有效途径,除了实际创业还应包括针对创业的社会调研和模拟创业等。文章立足地方高校,通过研究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提出了“服务站”式、“沙盘演练”式、“实训平台”式、“导师制”式以及“SYB”式等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了选择创业实践模式时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需求及资源优势等因素,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新生力量,根基不稳,社会认可度不高,竞争力相对较弱。要转变这一不利状况,应从提高学生就业率上深入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使学校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