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清政治小说多采用寓言式的开头和讲述未来的叙事形式,建构一个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了立宪政体,实现了富国强兵。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一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诉求。它开启了黄/白对立的种族冲突主题模式,体现出清末社会浮躁狂暴的气质氛围与狭隘、自大的民族主义心理,展示了国人因屈辱与落后而形成的的叛逆心态和超越西方列强的梦想。晚清政治小说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世界永久和平乃至天下大同,它承载了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的救国强国之思,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意识深处传统、顽固的"天下"观念,折射出的是对腐朽落后的中国现实处境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2.
学术动态     
朱雯教授的译著《彼得大帝》出版我校文研所朱雯教授的译著《彼得大帝》(上下册)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将列入“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彼得大帝》是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对这位在俄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彼得大帝进行过长期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真实地、艺术地塑造了彼得大帝的形象。作者在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既受到了明清同情妇女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结果。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张婚恋自由、提倡晚婚和文明婚礼等方面。当时的知识分子一边批判旧的婚恋观,宣传新的婚恋观,一边身体力行,实践着新式婚姻。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自由理论随传教士报刊传入到中国,带给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报刊的全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晚清新闻自由思潮.但晚清的新闻自由属于政治话语下的新闻自由,只是实现晚清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一种手段,和其原理论大相径庭.延续数千年所形成的信息传播体系、封建专制的言禁传统、晚清知识分子们的经世致用,以及传教士报刊介绍该理论时零散、不深刻、附会儒学,这些都是造成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发生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晚清域外游记揭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时的复杂心态,以及打破封闭自足的格局,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价值。学界对晚清域外游记的重视不够,现有研究仍止于个别名家名作的解读和阐释,多流于资料梳理与背景介绍,少有鞭辟入里的剖析。引入比较文学形象学、旅行理论的视角,进行跨文化研究,应是晚清域外游记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为了俄罗斯民族的兴旺发达,他颂扬彼得大帝的改革精神、实干精神、爱惜人才,宽宏大量的胸怀,目的是劝谏尼古拉一世能效法彼得大帝,致力改革,使俄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车夫形象从作为异国/都市风景被发现,作为劣等国民被轻视,再到作为人被歌颂/消费,在这一系列形象演变中,创作者完成了从家国士大夫向新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晚清时期,车夫凭借先进的器物跻身都市空间,进入知识分子的视野:在现代性话语中,身体、精神逐步被车奴役,主体性受限;在民族主义话语中,车夫受到猛烈的国民性批判;在启蒙、革命者的视域中,车夫形象作为神圣化的象征符号成为知识分子的发声工具与情感意象。  相似文献   

9.
面对晚清深重的民族危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提出合群思想以整合一盘散沙的中国。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思想启蒙,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合群活动。他们论证合群的必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新思想为指导,新团体、新制度、新道德为纽带,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为目的整合模式。晚清知识分子合群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整合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沙皇.在他执政期间(1672-1725),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初步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因此,彼得一世被称为"让俄国腾空而起"的"真正的伟人".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重大意义,中外学者著述很多,笔者想就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光学知识随着西学一起传入中国。晚清知识分子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学习、翻译与传播西方光学知识的活动中;另一方面,他们针对西方光学知识以著书立作的方式给予反馈。文章在梳理这些著作基础上,归纳出晚清知识分子的三种反馈方式:第一,试图"复原"中国古代光学知识;第二,对光学知识进行"溯源";第三,"移用"西方光学知识。通过对于这三种反馈方式的考察与辨析,可以窥到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光学知识的态度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降,中国形象成为一个重要话题。随着中国门户被打开,人们的现代意识慢慢产生,中国形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意义更为突出。而在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晚清中国形象主要是在他者之镜下形成,充当镜子的则是西方和日本,当镜子变化时,其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阎国栋 《高校理论战线》2015,(3):100-107,158,159
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关注中国,多次发表中国问题论著,表达他对中国文化和中俄关系的认识。他肯定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赞赏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格,相信中国即将迎来新生和强盛,而他所鼓吹的俄中友好和俄中联盟不过是建立在无视俄国侵华事实和牺牲中国利益基础上的一种幻想。门捷列夫的中国问题著述对于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迷途的帝国     
王龙 《课外阅读》2009,(21):53-55
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他们,就是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相似文献   

15.
晚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随着国门洞开,大批外国人来华,他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到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记叙和评析,从另一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我的"异域形象"。  相似文献   

16.
彼得一世(亦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在执政期间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实行了种种改革,使落后的俄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笔者认为,彼得一世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他诸项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对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和俄国的迅速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彼得一世的经济政策进行专门的探讨和分析。利用国家权力的力量大力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是彼得一世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彼得一世执政初期,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在经济上依附于西欧的落后国家。为了寻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的措施,1697年彼得一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赴西欧考  相似文献   

17.
"政教相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观念。在郭嵩焘的思想视界中,晚清中国的学校制度已经迷失在仕进利禄之途中不能自拔。因此,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学习借鉴西方"学仕两途相倚"的学校制度,重建三代学校之制。政教交相维系、相辅相成,才是立国强国之本。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晚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域外游记。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立场出发,通过注视者、叙述者和阅读者的集体行为初步构成了对西方社会的想象和对中国社会的重塑。这些游记里表现出中国传统认知范式的猎奇、本土文化的坚守、域外理想国的描绘、对日本经验的选择性观照等现象,记录了异域形象的衍变和国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发生的价值观变革 ,在观念系统围绕着“天人”、“群己”、“义利” (“理欲”)等对范畴的争论而展开的过程 ,与社会生活中传统的知识阶层向现代型知识分子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晚清社会 ,从龚自珍开始 ,传统士大夫中的异端、“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留学生和新式学校出身的知识者 ,先后成为价值观变革的主力。随着传统文人集团的分化和价值观念的新陈代谢 ,士大夫没落和消失了 ,新型的知识分子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