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网络“毒瘤”,不仅易使人受骗上当,损害社会诚信,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直接危及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我国的相关治理工作经过不断调整,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和法制化。与2012年的治理方法不同,2013年政府在继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删除、取缔和关闭非法网站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网络谣言发布者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1):37-39
<正>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犹如开闸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其产生动机之复杂、传播速度之猛烈、影响范围之广泛,前所未有,给传统的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当下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探讨,而能跳出谣言本身,将谣言与政治心理、社会心理、传播心理结合的研究寥若晨星。201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研究员的力作《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以30余万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谣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网络谣言的相关论文200篇,从宏观上分析了学界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重点、研究缺陷及治理策略,笔者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思考,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希望对学界和业界在网络谣言的研究和治理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艾涓 《今传媒》2016,(10):4-4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致使网络谣言现象随之不时出现,这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谣言和网络谣言的研究。随着国家对网络谣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向好,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网络管理走向成熟。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谣言定义为“是一般用口传的方式为主要媒介在人们之间流传以使人们相信,缺少详细具体的材料来证实谣言是确实存在的”。所以科学地分析网络谣言、控制谣言泛滥,以及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对谣言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传媒大讲坛”重点对此现象进行探讨,为此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撰文《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陈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首席专家,在大众传播法领域研究颇深,本次将谣言治理话题延伸了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从“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承载特定价值”及“网络谣言追责应体现谦抑性”两方面展开对此问题的阐述,对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借鉴。谣言治理中离不开对意见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谣言发酵。《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一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研究,在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传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章幸  肖峰 《东南传播》2014,(1):97-100
21世纪,随着网络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3G时代的到来,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的网络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谣言不可避免地延伸到网络平台,网络谣言随之诞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当今大众的舆论导向,其危害性不得不引起网络媒体业界、新闻传播学界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新的大众舆论现象,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传播特性和传播机制。作者试图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的善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  刘艳 《新闻世界》2012,(2):67-68
本文结合公共治理的善治理论和相关传播理论,分析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主体间权力和利益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对其中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作了重新界定,并由此形成了从现有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谣言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信息时代由于即时化、碎片化、节点式、围观式等特点,使得谣言裂变式传播变为一种可能。网络生活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对网络生活谣言传播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特征入手,结合实例对目前的网络谣言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治理网络生活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堂发 《今传媒》2016,(10):4-6
危机事件中脱离真相或事实的网络谣言因为强烈归因心理支配而难以避免,该类谣言区别于其他类型谣言,其承载着特殊价值,即它是基于公众利益诉求的知情权的直接反映。基于合理、合法利益的诉求或保护而产生的知情权,应该属于宪法性权利,在法益衡量中理应处优先地位。危机事件中的谣言应以行政处罚为主,且充分考量官方渠道信息公开是否及时、透明的因素,谣言处罚应以信息封锁行为的处罚为要件。对于确由保守秘密的实际工作需要而不公开信息,政府应承担举证责任以证明拒绝告知的合理性。对谣言的刑事惩治只宜作为谣言治理的补充手段,刑事责任的追究应该设置苛刻条件,谣言后果足以明显威胁危机处置措施的有效性,或者谣言已经演变为典型政治意识形态属性的反国家利益、主权利益舆论,而言论后果性质的判断应依据“多数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微博在为人们带来丰富便捷讯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大量谣言,而网络大V已逐渐成为谣言传播推手。本文以网络大V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其如何推动网络谣言传播,分析其动机、影响及受众心理,剖析谣言易于传播的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网络大V言行、遏制网络谣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今,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政府介入的SIR网络谣言传播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发展情况,为谣言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引入了政府介入因素,构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并使用MATLAB R2016a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再进一步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政府在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介入会对网络舆情的爆发时间、谣言规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网络谣言传播趋势,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6.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韦守 《新闻世界》2020,(1):49-51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8.
田又萌 《新闻世界》2014,(8):126-127
现代传播技术助力下的网络谣言往往难以掌控,故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理和动因,从构建良好公共对话空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养公众独立理性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危害性,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特点,从减少谣言的重复率、阻断较大谣言传播、提升辟谣实际效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规避、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媒介生态环境之下,网络谣言事件愈演愈烈,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与公信力应该在治理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特定的作用与功能。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网络谣言呈现出越来越多新的特点,加大了对其治理的难度。2016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的网络谣言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主流媒体在应对该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失现象,这些缺失正是很多学者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应及时反思、总结经验,笔者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几条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