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驱动力“。校企共育能力递增”模式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校企共育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论述,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共育性课程体系、共育性教学内容、共育性师资队伍、共育性培养过程等。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研究》2012,(10):114+113+1-F0002,F0003,F0004
搭建了以“大德育”为先导、“大工程”为背景、“大实践”为途径的特色人才培养下俞,形成了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为标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以军工文化为引领,对军工类研究生进行培养的做法:通过“构建献身国防的文化理念,明确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打造军工特色的实践平台,提高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军工文化的主题景观,优化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实施路径,全面推动了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板块经济”格局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板块经济”格局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造能力、富有创业才干的特色人才。适应“板块经济”格局对特色人才的要求,地方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标准,即:按照“先进、有用、有效”的策略原则,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遵循“以人为本,着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学生的能力结构;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还应重点在校企、政校合作两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体现出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地方教学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诸多时弊,怀化学院提出并实践了“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融学生的“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为一体,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藉此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电大构建了以“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中小企业”为宗旨,以提高学习者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重点,以增强学习者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特色,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融合航空特色元素为导向,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实际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培养目标,打破一课一师授课体系,构建一课多师、内外循环、一二课堂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业与考试自主设计、自我命题、自行测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独、特、优、尖”特色的新工科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三教”改革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选择。面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问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三教”改革为动力,健全师资专业化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选编结合,构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双元化”教材开发革新机制;推进教法改革,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丰云 《职业技术》2024,(3):90-96
为提升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村镇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乡村振兴视阈下该专业的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一般通用能力模块”+“基层治理能力模块”+“生产经营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为四翼的课程体系。“一核四翼”的课程体系,突显了三农情怀特色、职业教育特色、本土农字特色、创新创业特色。实施这一课程体系,需要树立动态调整的课程设置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多维互动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元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三级能力等级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试制度,人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高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熊辉  仰义方 《文教资料》2011,(18):192-193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共党史特色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必须加强科研实力雄厚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营造优质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根据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依托行业优势,将专业链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岗位链,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应该依据高职教育的规律,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金融保险专业构建“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主两辅、一精多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不同于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专科教育生存的关键。宁波高专自建校十几年来,特别是1996年创建示范性专科学校以后,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整系统的“一主两辅、一精多能”人才培养理论和实施方案,形成了专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所谓“一主两辅”,即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以外向型和复合型为辅。“一精多以能”,则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应用能力上具有“一精”,如具有工艺、施工、运行、维护、检测等某一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又强调“多能”,即要求学生除在应用能力上精通…  相似文献   

15.
外适质量观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性”本质,决定了其质量的市场取向以及“实践+创新”的人才特征。在外适质量观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6.
“行业先导”人才培养模式是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它一改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英语交际能力 商务管理与业务能力 行业知识技能”为特色的崭新的订单式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和岗位针对性强,是高职高专就业教育的最高形式。希望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产学合作经验,为校企共同培养高职商务英语行业人才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模式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就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自己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以学分制教学改革为契机,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挖掘办学历史积淀,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与技能并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之路,逐步形成了“三本四寻”的办学理念和“以能力为本位,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需立足社会需求、办学实际,坚持“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学生毕业“能干什么”出发,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考评机制,并以学校特色文化为依托,“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整合和融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人才培养平台,重构或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育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9.
陈良 《广西教育》2014,(39):104-105
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20.
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