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西游记》的祖本平话《唐三藏西游记》的面貌如何,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问题.有的学者把已发现的两种材料的平话《西游记》佚文当作元本,也有的认为是明本.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材料的研究,新发现两段平话《西游记》佚文,认为不能笼统地把大典本和谚解本一律视为明初的版本,也不能将《朴通事谚解》正文所据的平话《西游记》和注解所引平活《西游记》一律视为元本,它们彼此至少是内容完全不相同的版本.《朴通事》所据为元本.注解所据则为明本,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应为明本平活《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3.
梦幻西游     
沈珏熠  王巍 《音乐世界》2007,(16):38-39
《西游记》的魅力早已散播至了全世界。早前日本便有电视剧《西游记》上演。且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次的电影版,更是在制作方面都上升一个等级。不管日本版的《西游记》是恶搞也好,新奇也好,能让我们看得瞠目结舌的孙猴子,估计也独此一家了。  相似文献   

4.
以构建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的连云港城市文化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连云港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关系,认为连云港是《西游记》的重要创作背景地,是新时期《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承地。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在最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其内容直接进入到了课文之中,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一课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就以《西游记》为主题。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也有《西游记》的章节。可以说,对《西游记》的阅读,贯穿了整个中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这部文学经典之所以拥有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创造的西游世界给了人们广袤的多元解读空间。若打破常规去看《西游记》,我们会发现孙悟空生活在一个极其荒诞的神魔世界中。  相似文献   

6.
无论你有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无论是在看2011版电视剧《西游记》,还是在怀念1986版《西游记》,沙发土豆人人会做,如果只吐吐槽拍拍砖也太彰显不出格调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齐天大圣,那么在你心中,《西游记》里哪个妖怪最有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李安纲在《西游记》研究中认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宗教教义,这些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新评新校也算不上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全书的灵魂。他法力无边,最令人羡慕的是他的七十二般变化,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自《西游记》诞生至今,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也经历了极为丰富的变化。他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性格散漫,无拘无束;没有等级观念,见了玉帝、佛祖也不是毕恭毕敬。他忠诚、明辨是非、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他还是个急脾气,做事毛躁、  相似文献   

9.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10.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相似文献   

11.
元末明初剧作家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位和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当时成就较高的杂剧作家之一。杨景贤有丰富多样的作品,其代表作杂剧《西游记》在思想艺术上成就较高,影响较大;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应当提高杨景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幽默巨制。历代评论家都注意到了《西游记》幽默的风格,明人陈元之《刊西游记序》称《西游记》是“滑稽之雄”,胡适则说“《西游记》有一特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今人也颇有分析《西游记》语言之诙谐滑稽特征的文章,但笔者认为诙谐滑稽不足以表现《西游记》的整体艺术风格。诙谐滑稽偏重外在表现形式,幽默则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有外在形式的滑稽俏皮,又有深层的居高临下、批判而又宽容的人生观照。滑稽、诙谐、幽默都可以引发人们轻松的笑,但滑稽、诙谐不排除低俗的噱头,而幽默则是一种高品位的笑…  相似文献   

14.
吴圣昔在他的新著《西游新解》中对《西游记》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以往对《西游记》的看法归结为三大类:一曰宗教手册,二曰寓言小说,三曰政治小说。对此,他均持否定态度。吴氏认为:《西游记》并不是一部借形象来通俗地宣扬宗教教义的手册,更不是成仙了道的天书;虽然《西游记》中的某些具体描述具有寓言意义,但从总体上考察,也  相似文献   

15.
杨景贤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蒙古族戏剧作家,他的《西游记》写唐僧取经故事,对小说《西游记》影响巨大,在取经故事的演变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到当时统治者宗教观念的影响,杂剧中表现了对宗教的实用主义倾向,佛道二教也可以相互交融,但作为关注现实与民生的作家,杨景贤在《西游记》中也对宗教作了嘲讽。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杰作。虽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甚多,但是针对其翻译的研究还是不多,尤其是研究《西游记》翻译的就更少了。本文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文版本为例,探讨了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其中人物名字及称谓的翻译得失。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18.
杨景贤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蒙古族戏剧作家,他的《西游记》写唐僧取经故事,对小说《西游记》影响巨大,在取经故事的演变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受到当时统治者宗教观念的影响,杂剧中表现了对宗教的实用主义倾向,佛道二教也可以相互交融,但作为关注现实与民生的作家,杨景贤在《西游记》中也对宗教作了嘲讽。  相似文献   

19.
书是读了几本,可读了也就过了,很少能记住多少东西来,只有一本——《西游记》除外。跟《西游记》相遇,相识,并相知,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运。  相似文献   

20.
幼时读《西游记》是看热闹 ,觉得孙悟空、猪八戒很有趣 ,很好玩。大学时读《西游记》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注重人物塑造、情节安排 ,而所谓主题思想则是官方认可的定论 ,未尝也不敢置疑。此后 ,由于我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不在小说戏剧 ,未能重新阅读《西游记》 ,仅对它的研究情况大致了解 ,但从已有的论著看来 ,似乎不见有重大突破。约在五六年前 ,安纲同志谈起他对《西游记》的研究心得 ,认为《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思想蓝本 ,它的创作内涵十分丰富 ,糅合了儒、道、释三家 ,而以道教的思想内容最为突出 ,并且列举了许多道教典籍作为例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