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易琴 《教育学报》2012,8(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翻译苏联教育的理论著作和教材,邀请苏联专家担任教育部顾问、学校的顾问和教师,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等等。苏联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重视教育、教学、教养在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等。苏联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制度、教学模式以至教学方法被全盘接受,完成了本土化,而且有所发展,并未因为来自左的方面的批判而有所改变。中国现在的教育传统,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核外.还融入了苏联教育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初期,为了适应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出于学习苏联先进科学和文化的迫切要求,1951年是新中国派遣大批青年学子和革命干部赴苏联留学的第一年。本文通过对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派遣工作的历史回顾,展示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工作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江苏,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最早、也是最有成就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江苏省特殊教育在全国取得了若干个“第一”。进入21世纪后,江苏特殊教育在合格学校建设、新课程改革、特殊教育现代化、特殊高等师范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连串的成果。江苏特殊教育发展成果是新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就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易琴 《学科教育》2012,(1):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分析1.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学习的同时,对旧中国留下的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造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发布的情况,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特点,即在苏联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多重渠道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呈现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方式苏联化、培养过程严格化和培养结果高质化等特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意义: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人才培养的薪火相传以及新式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195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开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备尝艰辛地探索学校教材发展之路,先后经历了除旧布新的改革、选编遗留教材、自主编写教材;而后又积极学习苏联经验,开发新教材。在此期间所积累的学校教材编写经验,对于新中国的学校教材建设富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存在很多差异.一般来说,特殊教育教学评估系统包含广泛的内容.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聋校语文教育,以帮助聋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等,希望对特殊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数年间,我国出现学习苏联教育的热潮.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新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其间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借鉴外国教育经验要注意分析比较,并结合本国实际,经过试验逐渐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对苏联史学的学习、借鉴、批判、反思的过程曲折前进的.从1949年以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三个时期: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前,是全面学习苏联史学的时期,中国史家大量介绍和全面引进了苏联史学的成果;1956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是苏联史学在中国逐渐被冷落、被摒弃、被批判的时期,两国史学的交流进入低潮;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进入了对苏联史学的反思时期,中国史家开始重新认识苏联史学,史学之间的交流逐步进入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世界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中国特殊教育经历了从照搬到创新的过程.特殊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分化,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这就要求实施全纳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当代特殊教育对象演变趋势表现为以学习障碍儿童教育为重点;重视超常儿童教育;加强生计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展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服务.通过对特殊教育对象演变的分析,对中国特殊教育改革的启示为努力扩大特殊教育对象;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供生计教育;进一步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正确认识一体化项目中的特殊儿童;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与全国教师工作大会主文件相配套的6个子文件之一,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加快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见证澳门回归1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了中国人民的"虎"年--2010年!在这虎虎生威的吉祥气氛里,我谨代表<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的全体同仁,通过<中国特殊教育>杂志,向全国和世界有特殊需要的朋友及其家人,向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全体同行,向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友好,致以新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林匹克教育和特殊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奥林匹克教育能促进特殊教育对象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技能,能健全特殊儿童的心理,能更方便、更贴近特殊教育对象.而且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国家奥委会重视特殊教育,所以,应在特殊教育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教育真正纳入了国家全民教育体系,经过60年的逐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殊教育在特教学校数量与发展格局、教学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管理方式、残疾儿童概念与内涵以及学校沟通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种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对本次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批示突出强调了办好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各级政府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了系统部署.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同时解决国内人才紧缺的局面,新中国向苏联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这些留苏学生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及业务考查,最终派往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成后回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科技、教育、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