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清溪吟社是中国清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子诗社。社中的诸位闺秀成员们大多拥有着多样的社会形象,如被期许的贤媛形象、有能力的才女形象和浮世中的其他女性形象等。这重重社会形象的聚合丰盈了吟社诸女的妇女形象,使得吟社诸女完成了才德色之兼,同时,这也推动了她们的吟社创作,促进了清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初萌和发声,为清代闺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3.
清初出现的"蕉园诗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性诗社,女性作家从散落的个体及家族血缘小集团创作走向了有组织的群体联合。更有意义的是,蕉园诸子的结社、结集、契谊和作品,都有力地解构和挑战了传统的妇德,无不消解着男权的传统霸权,开启了女性觉醒意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明清江南闺秀文学与当代网络女性创作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质。这不仅体现在女性从事写作的数量上,更表现为对于专属女性的创作、阅读,与交流空间的构建上。两个创作群体在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上体现出对情与美的偏好。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这反映了明清江南闺秀与当代都市知识女性共同的创作心境:以写作来超越日常生活的限制达到诗意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宋代江苏诗社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苏诗社很多。这些诗社主要分布于苏州、金陵等地,组成人员以官员为主。宋代江苏诗社对江苏文学及诗人们的创作、生活都有影响。对宋代江苏诗社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为研究宋代江苏文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清代广西的闺秀诗人群体及其诗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出现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闺秀诗人群体,这些闺秀诗人大多生活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较好的学习与创作条件。尽管闺秀诗有诸多的局限,但清代广西闺秀诗人的涌现,为清代广西诗坛增添了许多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7.
“蕉园诗社”是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一个才女诗社。诗社成员个个能诗,人人有集,然除了徐灿,其余成员的诗词却很少有人关注。该文通过对徐灿以外蕉园诸子诗词的评述,解读作品透露出的鲜明的女性特质——赋性高雅贤淑、个性率真乐观、情思细腻独到、情感丰富挚真,进而了解清初闺秀的生活状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文体结构、思想意蕴、艺术表现,乃至传播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第一个20年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由闺秀转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为中国女性文学走向现代迈出了第一步,为"五四"女性小说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五四"之后现代文体结构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这一转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桐城派古文发展到曾国藩实现中兴,曾国藩以其政治影响力、系统的古文创作主张和强烈的立派意识网罗了大量人才,形成了一个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古文创作群体。20世纪初,文学史家对这一群体的命名经历了一个过程,仍然存在争议。文章系统归结了早期文学史家对这一群体的研究状貌,认为以“湘乡派”来概括这一群体不符合文学史上文派命名的规律,应当以“曾国藩古文创作群体”来概括这一群体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0.
"女士",是指"士"这一阶层中的女性。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名实相副并作为群体出现却是在清代。《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中记载了众多符合传统"士"之素养与气节的女性,她们或博通经史,或具经济之才,或潇洒凡尘,或驰骋疆场。如若细分,则有女学士、女儒士、女名士等。明末清初以后,女性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成就列入士林并得到社会认可,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除却性别因素,清代女"士"与男"士"并无多少差异,整体看有清一代女性诗人文学成就不亚于男性。"女士"这一文人群体之所以出现在有清一代,既源于女性要求男女平等之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与其日趋强烈的要求参与社会变革之思想观念有关,更与传统士大夫阶层中一些有识之士之评价视角改变相契合。其最根本因素,则在于明末清初之后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比较江左三大家及其以后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的诗派别五花八门,有世人所称的“江左三大家”;有主张“神韵说”的王士祯;有与王士祯齐名的朱彝尊;主张做诗注重“性灵“的袁牧;渊源两宋,却独树一帜的龚自珍……,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形式已不能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诗界的革命便是自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3.
莫友芝是清代贵州著名学者,对贵州词史有清醒的认识,其词学观念建立在对清初词坛的批评上,以"婉约派"为词体正宗,提倡"清空"的艺术风格,要求词律精严、音韵谐和,具有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剐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但到了《红楼梦》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虽然“诗化”尚不能被充分证明为小说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这种特征确乎被五四以后的一批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继承下来,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相似文献   

16.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德州程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的一大文化家族,是明清山东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科第文学兴起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初。程家世官水曹,清正廉明,且代有诗名,出现了程、程绍、程先贞等著名文人。程诗协唐音,尤工五律;程绍诗作雄健浑朴;程先贞论诗,主张"孤"、"清"与"厚"的融合,其诗学陶兼杜,深稳清妙。明末清初之际,程先贞与顾炎武、钱谦益等大儒私交甚契,声息相通,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8.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如体制跟不上时代、教学内容陈旧、人才队伍有待加强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从提高管理水平和引入信息化技术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发基于虚拟技术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并通过酒店管理开发实例,验证了引入虚拟技术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  相似文献   

19.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20.
周济词学思想承张惠言而来,在其“比兴寄托”说的基础上提出“寄托出入”说。此说不仅强调内容上的雅正立意,还追求艺术风格的浑化无痕。周济“寄托出入”说,是香草美人诗学理论在词学领域的延伸,既推尊词体,又深化了词体的功能,具有双重价值,同时也是清代词学诗学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