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和儿子散步时,他告诉我,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 “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年的台湾,一边读歌德,一边读琼瑶。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说是有两千个欧洲青年效法维特为爱自杀。拿破仑在东征西讨的杀伐中,总是随身携带着这本爱情小书。  相似文献   

3.
高庆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2-135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丰硕的果实,并处于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而传统的欧洲文学史将"狂飙突进"运动统归于启蒙运动的分支,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作品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性,歌德本人也一度撇清其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但《少年维特之烦恼》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在探讨《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之前,先了解"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在此前提下再细致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强烈的抒情性与维特人物形象两个方面,从而更加具体有力地论证《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我要讨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带有现代主义元素的文学,范围包括新感觉派、象征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和范围较为广泛的“唯美—颓废文学”。上海是现代主义全球旅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但正如李欧梵指出,中国的现代前卫作家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引荐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不过我们很难在这些中国作家本人的创作上找到标志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5.
18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抒情散文《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  相似文献   

6.
由鲁迅开创的中国乡土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以地域为“创作支点”的乡土作家群及左翼作家继续发扬现实主叉创作传统。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深入现实生活中自觉体味翻身农民的美学理想与艺术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追寻与认同为特征的“寻根文学”占据了乡土文学的位置。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出现喜忧参半的局面。端正乡土文学形态,再树乡土文学魂魄,已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不客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明眼人一看标题,就知维分是个虚构的名字。是想借“题”发挥吧?的确,维分借“题”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的烦恼大概与“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有关。作品中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名言。维分的烦恼源自“唯分是图”。维分也有一句名言:只要考得好自然走得好。影响范围虽有限,但在“业内”却很有市场。这种观点给众维分们带来的烦恼真不少。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描写了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的爱情悲剧。维特钟情于绿蒂,绿蒂却屈从于礼俗,最后维特悲观自杀。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即当时德国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当代青年作家谢宗玉在其叙事性抒情散《伤疤情结》中,为我们成功地揭示了有别于少年维特的另一种烦恼,即青春期少男少女较为隐秘的内在“伤疤情结”,表现出对少男少女的质朴的关爱和牵挂,可谓其青春系列散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当下及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讨论中,一批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们集中探讨了现代文学的文学观念,作家的写作途径,重建作家身份,以及对于日常经验的创作回归等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语辅导》2004,(10):61-62
说到《少年维特的烦恼》,相信读并不陌生,但是读过这部小说的英版的人,却恐怕为数不多。《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和思想家歌德(1749—1832)的不朽力作。这部小说使年仅二十四岁的歌德一跃而为西欧享有最高盛誉的作家。在西欧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该书更是被看成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小说一问世,当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成员诗人舒巴尔特宣称:“我宁肯终生穷困,一辈子睡干草、饮清水、吃树根,也不愿失去体察这位多情善感的作家的心曲的机会。”如今,这部小说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已被译成各种语言,据称仅日译本就有四十多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近距离接触它的优美字吧!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新文学家们在决绝地反传统时,又不自觉地传承着传统文人的历史品格,形成了基于民族危机感的忧患意识;在个性解放的大潮中,又形成了基于青年敏感性的浓重的感伤情绪;狂飙突进的时代氛围和旧文学阵营的强大,使他们普遍有着激进的心态;随着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斗争和内忧外患的加剧,“五四”作家们因为写作的幼稚、空洞而走向了十字街头的徘徊。  相似文献   

12.
李义山和冯正中是晚唐五代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作家,他们在诗词创作的手法上,都有注重表现创作主体心绪的特点。李、冯二人在表现主体心绪时,既表现出了“朦胧含蓄”与“感伤”的共性,又表现出了在意象取用上的个性,具体表现在虚幻与现实的创构、各具特色的意象组合和不同的义蕴呈现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伪满洲国的文学创作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本土作家的身份十分尴尬:一边忠实地用文学暴露现实,一边又发表着“附逆”言论。通过对东北沦陷区作家爵青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和思想价值分析发现,爵青努力地探索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生存本义,而正是特殊的生存环境对文学理念和文化观念的接受造就了他冷郁凝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志荣的中国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自觉的理论意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他从自己的文论观和美学观出发,使理论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他把意象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征,认为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欣赏都体现着基于感性而不滞于感性的领悟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对立;将古代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具体概括为情、貌、言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文学中人、文同构的生命意识,论述了作家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文学史研究要在史实的基础上重视史识,肯定文学史家发现规律的主导意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当代性,优先阐释在当代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合理借鉴西方理论,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以总结经验和批判性反思进入“百年文学”的谱系时,主要是从中国的视点而不是单纯以西方的观念来审视这—段漫长的文学岁月,着重采取内部(中国)而非外部(西方)的准绳,来选择与确认在加世纪文学中重要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与实践;从文学的社会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审美形态;现代传媒和文学生产;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状况;作为特殊现象的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西方话语”被“拿来”以后该放到怎样的中国语境和话题中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当代小说的意境营造与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与情节延伸等多方面研究,说明"尚三"这种审美思维机制在中国哲学意识和文化精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以较强的惯性力和向心力影响着中国作家的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黄药眠是创造社后期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黄的早期诗作 ,既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又体现了创造社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 ,因而在创造社文学倾向发展历程上有重要意义。在艺术特征上 ,黄诗突出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生命创造、理想追求和个性表现等特征 ,但黄诗的浪漫主义既不像郭沫若那样雄强自信 ,也不像郁达夫那样一味的悲观感伤 ,而是一种在理想与个性带动下的既有飞扬的遐想 ,又常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迸发出铿锵强音的兼具感伤与感奋之意的浪漫主义。因而黄药眠的早期诗作在我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中独具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