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引导和教育方式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一门课程。现今,由于传统的单子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然而,主体间性理论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在这里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根据主体间性理论采取的相应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理论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在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博弈困境,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四个方面阐释感恩教育主体间性变化的思维转向;根据转向要求,从思想、内容、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阐述了感恩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基础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笔者重点概况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理论和意义,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研究,对评价创新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不断深入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大数据对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背景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交互性、教育空间无边界性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最后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微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仅集中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转变提供可行性。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高校育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思政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标准化、模块化、项目化”的三化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局势的变化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效性的原因,并论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及主要路径,其中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主体三个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逐渐深化,但理论本身的价值实现尚待完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具有三个维度,即第一课堂维度、第二课堂维度和网络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讲好这门课,必须坚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并体现本门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本门课程的针对性;坚持课程特点与地区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形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主体间性视角下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构成具有必要性,体育课程的成功实施需要发挥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合力,主体间性为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融合提供了一个理论视角和机制,要真正融合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多元现实主体,还须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和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现存环境来思构整合路径,使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在理论与现实的契合之间实现融合,以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合力来促进体育课程实施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以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什么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怎样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线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出现,在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特点的同时,也给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中,笔者以"三微一端"的自媒体为例,结合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探究了自媒体时代与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但长期以来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定位与以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职能定位,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教育效果不甚理想。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受众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信念信仰和价值取向等已呈现多元化态势,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工作理念、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创新,有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形势要求、结合高校育人实况提出了构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战略定位。"大思政"理念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更加整全的人文教育系统中,以整体性思维对"大思政"理念作出全息性的理论反映和实践概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基于此,应以人员聚合、资源整合、体制融合为导向,以实现人文教育的范式转向、教育主体的多元转变、教育内容的整体拓建为方向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方案以来,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要求,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创新,从而极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是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重要理论内容。教师要分析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过程,阐述革命文化所能融入的思想内容和教育精神,了解革命文化存在的爱国情怀和军事理论,对此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教育问题做好教学实践研究。把革命文化在爱国情怀和基本观点上的存在价值用于军事理论实践,开发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革命文化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多重矛盾,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师生共同努力等,多途径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现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为目标。慕课是现代线上教学的主要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健康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四史”中蕴含的丰富理论资源以及实践经验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有助于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发展目标,使得新时代青年能担当其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引导其坚定“四个自信”,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研究对象,就“四史”与其进行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展开分析,并对其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