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游戏方法: 学生排成若干横队或走成一个圆圈,各自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先说一种动物或机器的名称并做动作,学生就模仿做几次动作并把动作名称念几遍。如教师说“马儿跑!”学生就原地跑几次,并口念:“跑!跑!跑!跑!跑!”,教师说:“飞机飞!”学生就立即两  相似文献   

2.
跳绳练习及用跳绳作“道具”进行其它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例举以下练习,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经常有损伤发生,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是当前每个教练员(教师)和运动员(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就跑、跳、投中的运动损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跑 在短距离赛跑、急跳、冲刺或全力起跳时,大腿损伤较为多见。大腿损伤中又以半膜肌、半腱肌及股直肌较多。这是由于这些肌肉负担量较大,在短时间内肌肉猛烈收缩所致。  相似文献   

4.
跳乐和跳花鼓李兴祥跳乐:是玉溪、峨山彝族、哈尼族,汉族等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酷爱的一项文娱体育活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四弦乐响,脚板就痒的谚语。逢年或喜庆节日,农闲工余,傍晚月夜常弹弦打呼,载歌载舞。人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块,兴高彩烈地跳起乐来。跳者...  相似文献   

5.
    
G823.12,G804.53 20035563背越式跳高训练易出现的事故及预防[刊.中,B]/程绍芳(吉林省长春税务学院)//中国学校体育.-2003(5).-40(LF)背越式跳高//训练//损伤G823.12 20033445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理论和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rving app-roach skill in back—style high jump[刊,中,A]/黄炜皓,郑戴娜(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20-121,123表3参5(SJ)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分析//速度//成绩  相似文献   

6.
    
G823.1背越式跳高助跑倒二步技术在起跳中的作用=Therun-up in the back-over jump the important roleof the technique of“two-step back”in take off[刊,中,B]/朱志平//体育科学研究.-2001.-5(4).-35-36参6(LF)跳高//助跑//技术//起跳//作用//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倒二步是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重点论述倒二步技术在整个背越式跳高中起跳起着重要作用,希望教练员、运动员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G823.1 20022766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训练的再研究=Onreconsidering flop techniques and training[刊,中,I]/汪康乐,房杰//体育科研.-2002.-23(1).-27,30参4(LF)背越式跳高//技术//特点//训练在阐述现代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的同时,对其训练手段提出了较独特、具体的建议,旨在为青少年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G823.114.62,G804.62 20021796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Kinematics character of swing ofswing leg’s action of fosbury flop and itsinfluence to take-off effect(刊,中,A)/吴劲松,吕乙林,李秀卿∥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72-75表7参3(TY)背越式跳高∥起跳∥腿部动作∥摆腿∥角度∥运动学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参加第8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高比赛前10名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  相似文献   

9.
    
G823 青少年跳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刊,中,I]/丁 俊生(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国学校体育.-2004, (1).-44(LF) 青少年//跳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法  相似文献   

10.
    
G823.2女子撑竿跳高世界记录再攀升[刊,中,B]∥田径.2003,(9).-10-12(LF)女子∥撑竿跳∥世界记录G823.32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The study on velocity variations of thelast two steps'approach of Chinese male elirelong jumpers[刊,中,A]/马俊明(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50-53表4  相似文献   

11.
信喜  马震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120-121
通过实验对比,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跳远教法进行探讨,发现采用"区域划分"法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跳远教学法,并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邹学芝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46-47,53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及动力学测试法,对跳深跳远离台动作对落地动作的影响做了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显示:跳深跳远第二高度第三坡度落地有最小的水平制动力和最大的垂直支撑反作用力,适宜进行落地积极缓冲和落地瞬间的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一跳起跳的起跳角与第一跳落地水平制动力成负相关,可以通过增大起跳角来减小水平制动力;垂直速度、腾起角与第一跳落地垂直支撑反作用力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根据训练目的适当增大或减小第一跳起跳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可以获得相应的落地乖盲支撑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跳远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跳远项目速度训练和弹跳力训练的特点,列出了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并提出如何更好、更艺术地把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阶段跳远运动现状,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助跑速度、节奏、速度利用率以及起跳过程中的着地、缓冲、蹬伸、重心移动的扇面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提出的"素质与运动成绩的数学关系模型"和"三跳比例与运动成绩的数学关系模型"进行探析,分析证明:这两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地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而应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个人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寻找和确定个人的最佳比例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实验法,对国家队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方耀庆的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以明确其技术特征,并进一步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与成绩。研究结果表明:第1跳在跑跳结合的环节上避免了伸腿够板的动作形式;第2、3跳入跳角随即减小、扇面角依跳次的增加而逐步加大,符合三级跳远中跑跳结合、连续跳跃不同用力方式的运动学原理;其三跳的水平速度递减率呈平稳变化状态,是技术稳定性的标志。前2跳以较小的速度利用值获取了较大的跳跃距离,其技术特征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而第3跳离地瞬间形成身体的前倾姿态,导致了第3跳跳跃效果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多数人谈及跳类技术首先想到便是跳高技术。诚然,跳高技术包含于跳类技术之中,但是,跳类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不仅如此。跳类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跳高技术和跳远技术,而跳远又可以细分为:三级跳、急行跳、立定跳三大类。很多中学生通常认为立定跳远技术不容易掌握,在起跳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起跳完成后高度和远度都达不到理想的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在体育考试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笔者通过对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三跳比例历来是三级跳远项目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回顾前人有关“三跳比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训练实际,提出了对“三跳比例”的新见解,旨在更新三级跳远训练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19.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tests can giv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 different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ame jump trial from the same subject.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4 different methods commonly used to measure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52 physically active men each performed 5 maximal vertical jumps. Kinetic and kinematic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each trial using the 4 methods: a criterion test based on body center of mass displacement (VJPT), 2 methods based on vertical takeoff velocity as calculated from the force platform, and 1 method based on time in the air (JUMPAIR). All 4 methods showed excellent reliability (R > .97). Using VJPT as the criterion, the other 3 methods showed excellent coefficients of validity (R > .95) but poor accuracy: The obtained vertical jump height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all methods (p < .01). JUMPAIR is considered a relatively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thod to obtain valid and reliable measures of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without an arm swing, provided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are made to the jump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片解析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爱德华兹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李延熙的上板速度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蹬技术存在不足,第二跳距离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