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重任,高职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学费的不断上涨,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心理健康问题及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着校园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顺利构建。因此,必须加强高职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积极为高职贫困生心理护航,以推进和谐高职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校园贫富差距现象是我国社会发展问题在学校中的折射,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教育均等化和社会进步。而学校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勇敢面对贫困,并转变因贫困导致的不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3.
赵桂 《文教资料》2010,(2):229-230
高校贫困生作为校园中的特殊人群,承受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联系实际,探讨了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祖光 《成长》2005,(4):60-60
贫困生在校园是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喜怒哀乐也许主要与金钱有关,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真正深入了解他们多少?贫困贷款,于校园学子来说,涉及求学与颜面、校园和社会共鸣、不止真实,而是这个真实,能和你心内某种情绪呼应。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高校贫困生界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校贫困生问题对学生、高校、社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在新时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高校管理要坚持校园公正的原则、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切实保护高校贫困生的隐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助学过程中存在着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生认定困难、学生还贷违约率高居不下、银行贷款不积极等诸多问题.只有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将国家助学政策进一步落实,才能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学生问题.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贫困生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更容易陷入精神和心理的贫困当中.在校园中他们往往很少参加聚会和文化活动,因而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与同学相处中,贫困生容易导致过于自我保护,表现为孤僻、敏感、偏执和过激.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应多方努力,形成贫困生救助机制,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使贫因生从精神上脱贫;应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从青海省高校贫困生问题出发,分析贫困生问题带给学校、社会、家庭及贫困生自身的压力,指出贫困生问题终究是一个社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提出减少贫困生压力需从招生、贷款、助学多渠道努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学校、社会、贫困生的家庭等已经作出诸多努力,初步形成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和情感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支持力度不足、忽视负功能、网络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必须构建新的主体多元化、内容系统化、机构专门化、方法专业化的高校贫困的社会支持网络,在构建新网络的过程中,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态度,采取维持、强化、放弃、改革、创新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他们自卑、焦虑,甚至心理健康状况、个性发展需求等身心和谐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和高校长期的稳定发展,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然而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阐释当前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挣扎的心--关注部分高校贫困生的因贫而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2.
在校高职生中贫困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贫困生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承受着学习、生活和心理的重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情和关爱。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贫困生问题是事关校园和谐的关键。解决贫困生问题,要依靠制度,保证贫困学子上得起学;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好好上学;要培养能力,促使他们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自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7.
辛酸求学路     
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由于某些原因贫困生(经济上贫困的学生)依然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生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助学代款的发放、勤工俭学等,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希望。除了欣慰于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大学外,他们的心里还在想些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呢?不妨让我们再次走近贫困生,走入他们的心里去真正地了解他们,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以学习、生活、就业的勇气和自信!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大学贫困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贫困生人数增长很快,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了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枝贫困生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剖析,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指出,“物质上扶贫,精神上扶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心理资助与经济资助相结合创新助困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贫困生的经济状况使他们面临着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大多有焦虑、自卑、封闭、依赖等心理。针对贫困生特点,创新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资助,引导他们立志在困境中奋进,成长为全面发展之人。  相似文献   

20.
正高校贫困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及高校扩招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的特殊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贫困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0%~20%,数量庞大。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质量低下,导致贫困生入学后面临着种种考验,比如对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适应等问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因为贫困,消费成为贫困大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难题,也因为贫困,"低消费"和"高消费"之间的反差成为他们出现巨大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1]。所以说,他们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