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7,(1):43-43
1、营养早餐。一顿营养的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和体力的燃料,决不能推辞。吃优质的早餐更可以让你在早晨思维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吃早餐习惯的人比较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相对更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3,(38):99-99
好消息 早餐越丰盛减肥效果越好 很多人为了减肥连早餐都省了,然而,刊登在美国《肥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早餐吃得越丰盛,减肥效果越显著。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丹妮拉·加库波韦茨表示,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好消息燕麦粥增强记忆力英国特夫茨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早餐吃燕麦粥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参加试验的小学生每天以加了牛奶的燕麦片作为早餐,接着给他们做一系列课堂测验。结果显示,吃过早餐的学生,比不吃早餐的孩子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吃过燕麦粥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燕麦有大量的蛋白、纤维和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4.
那天去新泽西劳伦斯威尔镇一家叫做“爱因斯坦兄弟”的餐厅吃早餐。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餐厅,说是餐厅,却只经营早餐,到下午三点钟左右就要关门。这是种美式的早餐,用各种口味的面包圈涂抹各种起司等各种佐料制成的酱,喝不同口味的咖啡。一般美国人都会拿一张报纸边看边吃,吃得很多,吃很长时间,午饭也就免了。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06,(8):45-45
“早餐要吃得像皇帝。”这是营养专家们的饮食建议。很多年轻的上班族都不太注重早餐,随便用饼干对付一下,甚至不吃早餐,等到中午“补”回来。事实上,早餐可以提供全天30%的能量和营养,是其他餐次补不回来的。不吃早餐除了会造成低血糖,很多胆、胰腺的疾病也与不吃早餐有关。早餐过于精细缺营养不吃早餐是不行的,但早餐吃得过于精细也是无益的。“吃得像皇帝”不是指早餐要多奢侈精细,而是说早餐营养要全面。牛奶、鸡蛋、主食、水果、蔬菜营养不同样样要有。精美的西点虽然口味好,但营养单一,而且很容易被消化,不“顶饿”。好的早餐不仅要有…  相似文献   

6.
饿其体肤,其味无穷 延安伙食的基调是:小米饭加山药蛋(土豆)。伙食的标准是:每日0.5公斤小米、0.5公斤蔬菜、3钱盐、3钱油,每周一顿白面馒头或面条,每月吃一顿肉。在冬天,蔬菜老是干豆角、山药蛋,春天有菠菜、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自己做的豆腐、发的豆芽。一天3顿,倒也温饱。  相似文献   

7.
春节可谓是中国人“吃”的节日。亲戚串门,老友拜年,情侣派对,无论之前是什么形式表达感情,但最终吃上一顿总是少不了的。于是,天上飞的、地上  相似文献   

8.
近闻折箩     
不少北方人听说过…折箩”这个词儿吧,就是把上顿比较丰盛的盘盘碟碟里的残渣余孽统统倒在一个盆儿里,下一顿热热再吃。——这个往一个盆儿里拾掇的动词,就叫“折箩”。  相似文献   

9.
曾经读到一则关于某朝某皇帝的故事。一天,皇帝与大臣闲聊,闻得大臣早餐吃掉几枚鸡蛋,不禁大惊。皇帝对大臣说:一枚鸡蛋一两银子啊,可见你富裕得很!乖巧的大臣心里知道御膳房的贪官狠狠地骗了皇帝,也不敢揭穿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理论上,一顿丰盛早餐的营养摄入量可占人体全天营养所需的25%~35%。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合不合理、缺少或过多的问题。在一餐中。少量、多品种对均衡营养至关重要。所以,合理的早餐标准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需要保持清醒,敏捷的头脑去参加一天的活动,那么少吃点早餐、让自己稍微保持一点饥饿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还得从大闸蟹说起 我十八九岁被发配到崇明岛当农民时,几乎天天饿着,如果一顿给我吃八两米饭,基本算填饱了肚子,可是,上头一个月只有30多斤粮食配给,如果一顿八两,那么还有两顿只能各吃一两粥了,所以我饿.  相似文献   

13.
赵蘅 《中国档案》2006,(6):63-63
经历过中国20世纪60年代大饥荒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今天能做到洒足饭饱是多么大的巨变。那时我已经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了最末一学期,全班下乡劳动,却只能吃上一顿煮红薯和菜秧汤来充饥了。到了北京,学生餐桌上出现了用黑白薯面做的窝头,这玩意儿,咽下困难拉出也困难。每餐必搭上一铁桶的“高汤”里只有几片菜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报社。这个现实影响编辑工作。但是,面对同样的现实,有的编辑就没有出现“等米下锅”的窘境,编发的稿子质量普遍比较高;有的编辑则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编发的不少稿件真是目不忍睹。一些编辑学习抓得很紧,工作也很认真,但就是发现不了线索,抓不住苗头,对解决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没什么招数,主要原因是不敏感。怎么办呢?综合一些同仁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具体需要在4个环节上下些功夫。看文件要敏感一些同志文件也看,但看过了也就终结了,既不抄,也不记…  相似文献   

15.
时事版面应色香味形俱全《宜宾日报》要闻部蒲萍报纸的时事版如何办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是每一个编者面临的问题。高明的厨师总是把菜做得色、香、味、形、营养兼备,让人吃了上顿想到下顿。同理,我们办时事版的编辑,也应该每天根据新华社发来的大量电稿,经过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古城故事2003年1月6日,星期一。之所以把日期写得如此明白,是要说明这天并非双休日。这一天早晨8点,西安市西郊的的北京颐和园听鹂馆饭庄西安分店,接待了一桌豪客。那一桌满汉全席售价36.6万元,如此豪宴,有人敢开价,也有人敢吃。真的让人大开了一回眼界。让我们来看看花上36.6万元吃一顿的满汉全席,都能吃到些什么?都享用了些什么?走进厅门,两位门迎身着清朝宫廷盛装,先问候客人一声:“大爷吉祥”。店内古色古香,服务生不仅清一色宫廷打扮,称谓也改叫“答应”和“内男”。在“答应”的引领下,客人被引到饭店…  相似文献   

17.
怕不怕     
《新闻世界》2008,(6):36-36
我怕吃饭。——早餐一杯牛奶,午餐盒饭凑合,一到下班就发愁,“去哪吃?和谁吃?吃什么?”几乎等同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三大哲学问题一样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的吃喝     
说吃人们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又云:"民以食为天。"可见"吃"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事。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笔者从记事起,对吃印象极深。那会儿的民风是:一有了富余钱,首先想到的是存粮。不论穷富,皆如此。那时一到六月天,几乎家家晒存粮,把新粮存成旧粮吃。那就  相似文献   

19.
近日,网上流传"一元钱能吃什么"的话题。有人提到能在部委食堂吃顿午餐。记者走访多位部委机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近年来部委食堂大多以自助餐为主,一顿午饭一般不会超过10块钱。而在全国政协机关食堂,更是出现了"免费午餐",除凉菜外有6到8个热菜,二楼的局长餐厅则有火锅可供选择。交通部收1元钱就能吃自助餐。  相似文献   

20.
同时想要自杀的母子俩,互相隐瞒真实想法相约吃最后一顿晚餐。在饭桌上,他们尝试走进对方的内心。琐碎的谈话中展露着内心的悲哀、生存的焦虑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