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劳动必须问题的研究决定何种劳动创造价值,同时又对劳动者的划分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影响劳动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因此体育劳动的性质对体育产业和体育劳动者都有决定性意义,从而引起了体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自80年代开始,体育经济理论界即开始了对此问题的研究,产生了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体育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体育劳动生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笔者曾在两年前就何谓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和“基础”进行过讨论,通过研究,笔者深感我们在理论上对何为“基础”和“基本”还没有达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近期有的学者在评述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时认为“加强基础”已成为该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特征,并提出“基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它反映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等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笔者在非常赞同中小学体育要“加强基础”这一基本命题的同时,也想在此对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再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体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最近,在《学校体育》杂志和其它一些体育刊物上都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学校体育或体育教学目的的争鸣文章,其中多有精辟之见,倍受教益。论者们围绕着学校体育目的是什么的论题,从历史、从国情、从方针政策、从世界潮流,各述己见,百家争鸣。记得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学校体育只能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体育就是体质教育”(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之为“体质教育论”)。对于这一观点,要从所学的教育理论来看,我实在不敢苟同。但静想一下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国情”,我又不能不承认这一观点实在、强有力,具有必然性。在此我不想对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刻苦耐劳,多才多艺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以自己富有智慧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我国是世界上体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冲浪”运动就是我国历史上技巧水平曾经有过高度发展的一项体育运动,到今天看起来它仍然焕发着引人注目的绚丽光采。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近几年来,通过国际体育资料和电视《体育之窗》这个节目,我们看见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一些沿海国家,当前正盛行着一种十分有趣的水上运  相似文献   

5.
劳动不能代替体育是一个十分陈旧的话题,其道理似乎也都知道一些。然而,在全国上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代替体育的现象却还是相当普遍的。据笔者了解,有些学校,只要有劳动任务,不论是公是私,人们就很自然地到操场上去向体育教师“要人”,不管学生是在从事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还是正在上体育课。“别人”来“要”,体育教师就得“给”。如搬迁办公室和图书馆、搬运实验室仪器、保管室用人,乃至私人搬家等等。有些搬迁长达几个星期,在这几个星期中许多体育课就被劳动代替了。又如整修操场,费时费工,学校不安排劳动时间,而…  相似文献   

6.
日本关于“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体育(Physical Edncation),什么是运动竞技(Sport),两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是体育理论领域里必答不可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日本体育理论界很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观点。无疑,这些观点对于弄清体育与运动竞技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和提高体育理论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日本对“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研究的现状、增进我国体育理论界对日本体育理论界在这一研究上的进一步了解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涉及到课外体育活动这个课题中,有人提出开发体育“第二课堂”的问题,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广义“第二课堂”的纵向分支,是指“体育课教学以外,有组织、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并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体育的态度的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体育“第二课堂”的提出毫无意义,掩盖了课内课外的差别,混淆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同目的、任务和特点。那么,如何来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本文拟就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体育科学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甚至潜藏着大片大片的荒原。体育科学呼唤着新时代的拓荒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有人说,体育科学是一个“金矿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的确是这样。一些相关学科的专家,在自己多年劳作的土地上,体味过创业的艰辛,也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种观点:体育部门只能由“内行”来领导,“外行”不能涉足。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不可不辨。人们都知道,体育不单纯是人体机能的竞技,也不单纯是通过多种运动方式达到增强体质的手段。体育随着劳动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体育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体育涉及许多经济问题,有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劳动的性质、体育劳动者的报酬,以及体育的发展计划、效益、竞赛的经济管理等。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许多问题开展了研究,并且取得丁成果。本文仅就体育劳动的生产性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多年来,我一直为竞技体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感到困惑。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凭借某种手段,但某种手段的运用又产生难以排解的矛盾。人们在矛盾冲突面前时而强调这一面,时而强调那一面,时而声言不能用对错两极来作简单评判。有些现象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已产生逆体育规律现象,或称“反体育现象”。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信号,对我们有警戒作用。康德曾用“二律背反”来概括两个同具有真理性命题的对立。我觉得竞技体育的历  相似文献   

12.
山西文物古迹中的古代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文物古迹中的古代体育关彬,李俊温我们勤劳聪慧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形态。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沃土上遗留下很多旧、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蕴藏着多种体育文化。这些...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和理论知识教学。这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两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我们发现,对于这两个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一些浑沌模糊的思想认识,阻碍着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改的进程。因此,加强对此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要使体育进入科学化,首先应当关心体育的科学认识问题,重新探讨和确立体育的逻辑起点问题。同时还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的命题是错误的,体育的本质应当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因为体育是文化的一种再生机制,体育现象、规律、结构等等都应当从这个最本质的前提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体育中的运动冠以“竞技”二字的意图在于说明:1、运动自身的本质特征是“竞技”,并且,这种运动的发展将以“技术”的发展为中心;2、用以区别哲学、物理学等意义上的运动及其它人体运动(如劳动运动等)。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此命题具有三层含义;其一,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方面,是体育内部深处发生的过程。从纵向观察,体育发展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缺少地和运动发生着密切联系;从横向观察,体育整体的各要  相似文献   

16.
徐晨博  张也  邰峰 《湖北体育科技》2022,(8):675-678+727
本文将竞技体育纳入生命哲学理念范畴,研究其本质根源所在。基于哲学对“生命”的解读,沿袭齐美尔生命悲剧、生命超越、生命理想的哲学思想,深入剖析竞技体育生命创造和超越的本质内涵,通过“生命有超越生命的力量”这一哲学思想轨迹,揭示竞技体育“异化”“物化”问题,再进行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从哲学视角中探寻竞技体育的生命本质与内涵,反思现代竞技体育中的异化争论与工具属性发展。结论:竞技体育是人类生命“形式”的一种活动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延续着人类对生命“活力”的激发与塑造,展现着生命不断创造与超越生命的力量,彰显着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游泳史话     
游泳,作为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体育活动,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翻开人类历史来看,早在五千年以前,人类为着生存,为了和大自然作斗争,就已经开始了游泳活动。游泳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游泳作为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手段,是劳动人民适应生产实践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在开始时,劳动人民模仿动物游水的姿式,创造了一些实用的游泳方法,例如“狗爬式”、“鸭子浮水”、“扎猛子”,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亲笔题“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今天,已整整二十五周年了。毛主席这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是区别社会主义体育与修正主义、资本主义体育的试金石。二十多年来,围绕着体育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还是为少数人服务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在毛主席光辉题词的指引下,在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关怀下,我们体育战线上的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9.
是突破还是被突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已不是个问题。从1993年号称“体育改革突破口”的甲A联赛诞生以来,中国足球关于“突破”的命题,经过亢奋、失落、痛恨、讥讽、麻木等等情绪炼狱后,只剩干笑几声的份儿了。其间虽然也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体会了“过把瘾就死”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的质及传统影响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80年代后,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竞技场上的胜利消息,一扫昔日“东亚病夫”给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自信心,使他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由此引发了大众性的“体育热”。伴随着“体育热”的出现,体育人口这一术语开始在体育理论界应运而生。如今,在报刊有关的报道、论文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体育人口这一术语,对它已不再感到陌生了。但是,理论界在论述体育人口时,其侧重点大都集中在对体育人口量的表述上,对于其质,以及与质相关的一些问题则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