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备平台对于防范各种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故障中断,保证数据安全,迅速恢复业务系统运行尤为重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适用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同城灾备平台的总体架构,以及该平台下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为广泛实现银行业务电算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对银行业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各自开发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全面实现了银行业务数据的区域性乃至全国的大集中,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银行业务数据的空前的集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处理数据实时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给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业务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充分认识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化解风险,这对于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安全,加快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步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到来,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西藏地区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其政务数据信息的安全关系到西藏地区及国家的安全。通过对西藏政务数据灾备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西藏政务数据灾备技术体系建设和灾备中心备份体系设计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西藏政务数据灾备体系,希望对西藏自治区的政务数据灾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运行在电子政务平台上,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于电子改务平台下容灾备份的技术架构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并就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提出了一些关键指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秀娟  刘桂清 《现代情报》2005,25(11):174-175
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内资商业银行应从数据集中入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作用,运用IT技术,对银行当时的业务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整合,打造基于数据资源银行集中、客户信息银行集中、管理信息银行集中、业务流程银行集中、授权管理银行集中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平台,使银行成本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能力迈上全新台阶,最终实现利用数据信息情报提高内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近年来备受关注,围绕大数据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更是不计其数。对于拥有海量数据的商业银行而言,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整个银行的效率、服务和管理价值,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风险管控、资产定价等场景。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更新迭代,将逐步推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管理变革和模式转换,其应用场景将覆盖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灾备技术在当今的金融行业工作系统中,对业务的可连续性以及系统的可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云灾备服务主要是针对网络大数据的存储问题提出的方案,其主要功能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完整的备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存储成本和系统资源。笔者从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的政策出发,以自治区风险投资机构为基础,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对云灾备系统的技术构建及其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何昕 《情报探索》2005,(4):88-91
住房公积金全省数据大集中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可通过整合全省业务、技术系统和人员,选择适当的数据大集中模式来实施。在这过程中还须全面考虑数据安全、增值应用、系统的故障处理和维护等问题。成功实施住房公积金全省数据大集中能促进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煜丰 《科技风》2015,(4):27-29
近年来,福州烟草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和"四个一流"工作目标、任务,确立了"四大一高"的发展战略,现代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当前,全市实行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硬件的逐步增多、业务流程的复杂化,对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连续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如何提供业务的高可用性、连续性,加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健壮性,成为我司当前信息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问题。从信息化安全建设的趋势来看,目前已经从传统的"数据保护"向"快速数据恢复、业务恢复"转移,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营才是最终目的。本项目以同城异地容灾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两地双中心的"应用级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包括分析容灾系统建设需求,制定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建设异地容灾系统,举行异地容灾实战演练,最终实现关键业务非实时应用级容灾目标。  相似文献   

10.
要将广东科技人才数据库的建设纳入电子政务的范畴,同时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模式创新科技人才库的建设和运作。革新原有科技人才库的性质和功能,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和"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的要求,统筹建设"广东省科技人才数据库"咆括广东省科技人才数据中心和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各区域之间、各部门之间、及其3者与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之间,与公共数据中心之间的高效链接与信息资源交换。  相似文献   

11.
周兵 《中国科技纵横》2014,(19):213-214
灾备中心是专门为灾备发生时恢复系统功能而设计建造的高等级数据中心,提供机房和相应的办公生活条件、数据处理设备、网络资源、日常运行管理等。一旦灾备发生,灾备中心将接替网络和数据中心运行,利用其各种资源恢复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运作。本文通过对灾备技术分析,介绍灾备中心按照不同数据保护服务级别的灵活设计。  相似文献   

12.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实现了预算收支信息共享、突破了纳税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国库资金风险、减少了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横向联网系统运行中还存在着制度建设滞后于联网业务发展,参与单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数据仓库对商业银行CRM的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李  赵树宽 《情报科学》2008,26(3):400-403
商业银行是数据密集型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业务数据,需将业务数据整理成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数据仓库技术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分析和营销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商业银行构建CRM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资源灾备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总结信息资源灾备体系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从范围和建设方两个维度,分别对政府信息资源灾备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梳理,所做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组织选择适应本部门特征的灾备体系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洋 《科教文汇》2009,(8):23-24
信息化建设使得高校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也带来了潜在风险——数据可能遭到各种灾难事件的破坏而丢失,这就涉及到IT灾备问题。本文讨论了高校进行IT灾备建设的必要性,灾难备份的基本概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重视IT灾备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网络存储技术、新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和加强高校IT灾备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介绍数据挖掘基本概念、分析流程、技术方法,数据挖掘有关算法的原理、主要方法、相关技术和工具。结合构建银行客户存款流失模型案例,详细介绍大数据挖掘步骤和相关算法应用比对,论证商业银行可结合行内积累的业务数据信息,形成内外数据合力,切实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以数据赋能业务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促进“科技+金融”、“科技+数字”的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商业银行数字化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医院信息系统备份方式有软件备份、硬件备份并能及时恢复数据。由于医院应用软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容灾备份,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故障将会导致业务系统瘫痪,影响业务运行。本文对医院的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和容灾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装备科技信息研究无论在需求对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成果表达、推送方式等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总体框架,探讨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的实践应用,提出要以重塑大数据时代装备科技信息研究流程为重点,以装备科技信息研究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为基础,大力推进装备科技信息研究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琳 《金秋科苑》2010,(20):27-27,40
由于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垂直系统之间没有纵向联系,导致系统之间数据难以交互,最终形成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烟囱效应"。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电子政务信息传播的"烟囱效应"和"孤岛效应",需要建设基于标准化政务服务数据交换系统。实施成本高,实施过程中需要客户、各业务系统开发商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开发商一起实施,实施成本高、实施难度大。标准化信息交换平台基于j2EE,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实现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间的相互分离,降低不同层间的耦和度,便于系统的扩充和改造。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商业银行把一般性的IT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对中小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着重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和业务外包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外包业务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