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位列全球第一,梳理分析氢能领域研究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有助于促进地方氢能产业健康发展。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氢能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该领域的研究态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布局、产业链瓶颈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政策和标准瓶颈、技术瓶颈、制氢路径、产业路径四个方面为甘肃氢能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形成规范的氢能项目建设、审批流程,促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瞄准氢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专项;因地制宜开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等项目,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等模式;以东西部科技合作为桥梁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氢能加工、储运、加注等设备制造产业。  相似文献   

2.
李瑞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31-38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央层面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文本为样本,从"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两个维度,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条目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中存在的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需求面政策工具缺失、产业价值链阶段政策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适当降低供给面、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兼顾需求面政策工具带动作用,以及重视政策工具在产业发展的全方位运用方面等,为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链演化过程,引入PEST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外部驱动力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是影响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环境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链的扩展产生正向影响,产业需求的拉动效应还未突显。在深入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的基础上,为如何促进该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太阳能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自2006-2013年48份宏观太阳能产业政策文本,按照文本形式、政策年度、政策主体、政策内容4个分析维度进行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并探讨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深入剖析中国太阳能产业宏观扶持的特点。认为中国太阳能产业政策制定主体、技术领域以及政策工具上呈现非均衡性发展,过于偏重财政政策的扶持,合同式诱导工具使用过溢而结构式强制工具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国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美、英、德、日等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特色,对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了列表比较、分析,提出了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政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气候政策能够为碳减排做出贡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以“1+N”政策体系作为支撑,但尚缺乏可执行且具有约束力度的政策工具支撑。运用政策内容量化分析方法,按照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的政策工具分类方式,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四大排放领域对我国碳减排政策进行了二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和工业领域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实施碳减排政策,建筑领域的碳减排政策高度倚赖需求型政策工具,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政策则以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并重。同时,我国碳减排政策工具在不同规制主体间的运用存在失衡,部分领域内部政策工具组合存在失衡或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最后,从坚持“能源生产端和消费端并重”,提高能源和工业领域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可执行度、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比例,研究制定建筑和交通领域碳减排的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我国1986—2015年间的 197条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效力、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3个维度,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细化,继而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颁布数量和效力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效力普遍不足,尤其是高新技术政策和创新政策;政策目标体系中的政策,在数量上基本均衡,但对一些更有利于高新技术创新的政策,却重视不足;政策工具缺乏协调性,需求政策不仅数量不足,效力也较低。  相似文献   

8.
陈艳  朱雅丽 《资源科学》2012,34(1):50-57
能源开发利用的变迁过程中,常规化石能源面临资源储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制度变迁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技术锁定、制度竞争、资源赋存、制度安排、主导价值目标等原理来讨论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产业发展路径。得出结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其原因是技术锁定使得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在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再生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不具有价格优势;可再生能源资源赋存与消费空间的矛盾,导致短期内还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廉价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安排短期难以建立和完善;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还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历程,对我国20世纪80-90年代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65-1774
人工智能是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动力,将可能成为未来产业转型的核心。本文以2012年以来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国家层面的21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和创新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制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计量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需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并随着产业的成熟制定更多面向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阶段的政策,尽早开展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布局。  相似文献   

11.
<正>1.A cross-sector,high-level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and expert consulting system for national ST strategy A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national ST strategy comprising ST experts,entrepreneu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should be established.Independen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organizations or institutions,it would address major strategic issues facing national ST development,hold regular discussions on international ST trends as well as China’s strategic choices and deployment,innovation synergy and dynamic adjustments,and offer suggestions or solutions to top decision-makers to help form ST policies.2.New models for addressing key generic technologies and shap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hina’s shift from a rapidly growing economy to an 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necessitates adjustments in the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a strategic synergy among government,industry and academia should be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共政策的技术转移政策:美国的案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已经不是由自然资源的多少来决定,而更主要的是由技术创新的速率所决定.而且这种创新的速率不仅来自于研究与发展(R&D)投资的数量所产生的技术,同时来自于科学技术资源在能力上的汇集、共享以及转移.必须指出的是,科学技术资源在历史上由于劳动力的分工而被人为地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比如公共与私人部门、军事与民用部门、不同的组织之间、甚至是不同的国家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由过去的历史留给我们的社会建制正在对今天的技术转移形成制度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为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完善提供依据为目标。[方法/过程]引入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工具、政策主题、政策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构建政策分析框架对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展开研究。[结果/结论]2001—2018年间强制性政策占据了政策的绝大部分;政策主题结构较为单一,以机制建立类政策为主,预警与技术支撑类政策发展不足;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政策制定主体种类较少。维度协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对政府的约束力度最强且存在较多政策空白。今后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要坚持政策工具运用的多元化,注重政策执行的协同化。  相似文献   

14.
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石油安全现状和应对策略展开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石油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石油安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归纳了人才政策发展的时间性、空间性和历史性三个特征,把人才政策分成了吸引与保障政策、培养与发展政策、管理与维护政策和评价与考核政策4类。基于人才政策特征和分类方式构建了人才政策发展三阶段模型,并利用中国2000~2018年人才政策发展情况进行了验证。最后,建议政策制定者了解本地区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发展阶段、关注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合理搭配人才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6.
使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LED产业政策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演进特征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LED产业的政策目标集中在产品开发上,政策工具使用环境面政策居多,政策力度不足且各维度间的匹配有待改善。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168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实施“双碳”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在时任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主席Marburger博士的倡议和推动下,科技政策学(SoSP)在美国兴起,并很快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与美国传统科技政策研究相比,科技政策学(SoSP)作为科技政策研究新阶段的特点,认为,科技政策学虽然建构在原有科技政策研究基础上,但在理念、方法以及对原有不同学科研究的统合等多方面,有着根本区别,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丁萍  谢新民 《软科学》2004,18(4):54-56,63
借鉴世界有关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世界银行环境局提出的政策矩阵,探索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途径,提出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形成生态城市建设合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推动新时代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探索性科研活动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率先启动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工作并积极推动落实。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试点过程中一手数据资料,及时了解政策改革推进情况,掌握改革成效,系统分析“包干制”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科研活动全链条,为经费使用“包干制”政策改进和实施提出建议,为推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经验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