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疑似禽霍乱的4只病死鸭的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用于治疗。方法:无菌采集肝脏组织病料,接种至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及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纯化;对纯化后的分离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提取其核酸作为模板,进行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圆纸片扩散试验测定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菌株表现为稍微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灰白色、露珠样、半透明的圆形菌落,但在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革兰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菌体两端着色深、中间着色较浅的球状短小杆菌。PCR扩增16S rRNA出现1 500 bp的目的条带,其序列分析与Pm菌株Q的16S rRNA基因的相似性为99.86%;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抑菌圈直径达19 mm,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表现中度敏感,其他药物均为耐药。结论:本研究从一例疑似禽霍乱的病死鸭中分离鉴定出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对米诺环素较为敏感,建议用于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8-2019年7个批次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以及药物抗性基因的PCR扩增,为畜禽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并对其致病机理和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病死鹅的肝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并提取分离菌DNA模板、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对比,并对其相关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PC R扩增.结果:从上述试验中分离到7株肠道沙门氏菌.7株分离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2株扩增出blaterm-1基因,3株扩增出baCMY-2基因,6株扩增出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asA1,7株均扩增出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均未扩增出喹诺酮耐药基因qnr,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株扩增出肠毒素基因stn和菌毛素基因inv J,3株扩增出菌毛素基因sip A,均未扩增出毒力岛基因misL和毒力岛基因ss aB.结论:7次送检鹅死亡原因是肠道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7株分离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及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地方品种皖南花猪细菌感染情况,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从皖南花猪地方品种猪分离的8种细菌.通过提取细菌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LAST在线软件在Nucleotide数据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根据序列同源性鉴定病原细菌.结果表明:7种细菌鉴定到"种",1种细菌鉴定到"属".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于皖南花猪病原菌鉴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安徽省明光市某蛋鸡养殖场3次送检的病死产蛋鸡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该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为养殖户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3次送检的病死鸡肝脏组织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16SrRNA基因PCR扩增、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从3次送检的病死鸡肝脏组织中分离到3株均为革兰阳性球菌,它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为淡红色圆形光滑湿润隆起半透明小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3株分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较强的耐药性,每株分离菌只对1种或2种药物敏感,让养殖户使用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对3株分离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与粪肠球菌同源性都在98%以上。结论:该蛋鸡场3次送检的病死产蛋鸡均为感染粪肠球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1995年初广州某单位饲养的金黄地鼠发生疾病,主要症状为怀孕母鼠食欲减低,经1~4天死亡。根据尸体检验和触片观察结果,可初诊为巴氏杆菌病。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得到多杀巴氏杆菌,同时发现生殖道脓汁中的主要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据此金黄地鼠所患疾病为巴氏杆菌病得到确诊,化脓性葡萄球菌病为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分析鉴定从鲫鱼病变部位分离的未知菌种,证实这一方法运用于水产致病菌检测的可行性.使用设计的引物PCR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根据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来鉴定菌种.结果显示:16个未知细菌样品中被鉴定出的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气单胞菌、短波单胞菌、希瓦氏菌等,其中气单胞菌属于常见的致病菌.结论: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一种快速、精准、便捷的鉴定技术,可作为鉴定水产鲫鱼致病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犬冠状病毒TN449株纤突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eBank中登陆的犬冠状病毒不同毒株S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同源性、差异程度,同时绘制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有助于了解犬冠状病毒的抗原变异、血清型和毒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皖北地区羊养殖场中所采集的37份腹泻羔羊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进行测定。方法:将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药物敏感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分离细菌37株,经生长特性、生化鉴定及16S rRNA测序对比序列确定分离菌均为大肠杆菌。致病性检测大肠杆菌中有21株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其中Stx-1毒力基因和Stx-Ⅱ毒力基因分别占比8.10%和48.65%,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在本次试验中未检出。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6组耐药基因中tetA(97.30%)和qnr(83.78%)检出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9.19%和94.59%。结论:皖北地区部分大肠杆菌存在致泻性、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存在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菌体短粗、呈卵园形或球形、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美兰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呈两极染色性,新分离菌株多见有荚膜。我院动物室以架式笼养分三个饲养间共饲养家兔354只,其中供试验用青年兔140只,幼兔154只,孕兔及哺乳兔60只。于1985年5月10日至5月18日共9天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猪场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为确诊该病,随即取患病猪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从患病猪的胸水、腹水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其生化试验为:接触酶阳性,氧化酶、吲哚和脲酶阴性;发酵果糖、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不分解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甘露醇、乳糖.生长需要V因子.用副猪嗜血杆菌的16S rRNA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CR技术分别从该分离菌株扩增出828 bp的特异基因片段,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