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论为渊源,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基点,历史地考察了新中国建设和世界现代化运动经验;揭示了由生产力、科技和改革诸因素耦合成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机制;论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价值取向;阐发了战略指导思想、战略体制选择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选择体系,其理论的科学性、实效性已显示出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艰难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和铸就了邓小平的现代化变革意识以及对现代化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建国后至1978年的近30年中,邓小平作为党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历了探索的曲折与坎坷,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思想更趋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毅然决然地把握历史机遇,领导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大变革,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发挥了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之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之辩、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形态之论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脉络,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辩证发展观;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兴衰与共的发展历史和规律趋势说明;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论述,符合中外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强调以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对于加快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和富有效率的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用它保障中国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它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有别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包含三种成分:即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新时期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三种文化凝聚而成。中华诗词作为这三种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使民族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有差异,决定了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各国走向现代化必然有各自的独立性和特点。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统一的式样。本文作者受《大国的兴衰》思维逻辑的启迪,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剖析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噍一正确道路”命题。並从“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须条件”、“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和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遵循从民族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走适宜于自已发展的道路,才是成功之路。本文对深化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紧密结合,凸显出新时期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在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牢牢把握群众史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思想上将体育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业,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组织体系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百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由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探索与发展及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4个历史阶段,探讨了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继续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等不同侧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批驳借口所有制改革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依法治国的主体、客体,依法治国与法律、宪法的关系,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历史作用为:一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保证;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四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精深,其中最基本的是:加强“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加强“立法”,完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想;严格“执法”,保障社会主义法律有效实施的思想;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思想;坚持“统一”,允许“一国两法”并存的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长远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成为我们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后作过两个专门决议。两者一脉相通,具有诸多连续性和共同性。但因其各自产生的历史阶段不同,所以后者又是对前者的发展和完善。表现在:视野宽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地位认识更深刻;抓住核心,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的地位更突出;重在纠软,反对软弱涣散的错误倾向旗帜更鲜明;面向新世纪,确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方向更明确、操作更便利;关键在党,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新决议的问世,是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现代化事业坚强有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取得初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弊端逐渐显现,阻碍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吸取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做出的历史的抉择。我们在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整合创新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从整合创新视角系统思考和梳理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成就,有利于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从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整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视角,从政治和意识形态、全局、历史、时代、战略、改革创新的高度,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