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于2010年公布了新版定义,以"智力障碍"代替了之前所使用的术语"智力落后".新定义提出了具备诊断、分类和计划与发展支持系统三重功能的评估框架、多维度取向的分类系统以及终身性的、全面的支持系统.本文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力障碍定义的演变进程,重点评析了1992、2002、2010年的三版定义,并分析了智力障碍定义演变的特点与趋势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AAMR 2002智力落后定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R)于2002年再次修订了1992年第9版的定义,形成了新的第10版的定义。该定义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智力落后新的变化和内涵,也是对最近10年该领域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本文主要回顾了协会智力落后定义的演变以及对2002年的智力落后定义的起因、主要内容、理论模式、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使用的智力障碍定义的来源 ,分析了从 1992年到 2 0 0 2年以来的智力障碍定义的演化过程 ,比较了美国智力障碍协会 (AAMR)智力障碍定义 1992系统与 2 0 0 2系统之间联系与区别 ,认为 1992年以来的 10年关于智力障碍的定义演变过程中 ,智力障碍的定义的内涵中保持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连续性 ,这就是“功能”、“支持”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阐述这三个概念以及关系 ,表达了 2 1世纪国际智力障碍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中的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 ,认为这种趋势也将对我国特殊教育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再论智力障碍概念的演化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智力障碍定义发生了重要的演变。第一次转变是从1983年的定义系统转变为1992年的定义系统,这次转变是将智力障碍从一个人的固有特性转变为一个人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状态;并提出了按支持程度分类的新系统;第二次转变是在第一次转变基础上继续强调从5个维度来为智力障碍者提供支持,提供个人功能状态,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智力障碍定义的演化改变了人们智力障碍的观念,对智力障碍的分类系统、教育和成人康复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智力落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智力落后的定义、影响因素、诊断、研究的理论取向以及预防、矫治智力落后的教育干预措施。为了降低智力落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安置,在对国外已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曾兰 《广西教育》2011,(22):63-63
智力落后儿童的障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教育和治疗方便,我们一般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接受教育的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训练教育的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需要终身监护的儿童。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多年,接触的多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其教育训练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强调身心障碍者自我决定在欧美特殊教育界蔚为风潮,在智力障碍领域中更是一个颇受重视的议题。本文概述了自我决定的涵义.分析了自我决定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影响和意义,探讨了智力落后学生自我决定的缺失及其成因,最后对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功智力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观经过百年演变,出现了众多智力概念,而且不断有新的智力产生,令人目不暇接。传统的智力观的弊端日显端倪,新的智力观的长处日见明显。成功智力观便是这些智力观中出类拔萃者,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智力落后的定义多次修订,智力落后的成因及智力落后者的缺陷究竟在何处,一直是心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从PASS理论入手,分析了智力落后的成因和本质,揭示了智力落后研究的认知心理学新走向,为今后智力落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丽丽 《文教资料》2010,(18):114-116
本文从言语行为、指称词语、合作原则、话轮转换四个方面,综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障碍研究,以便为研究汉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语用障碍、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借鉴。现有研究显示,智力落后儿童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力比言语行为理解能力弱,指示词语的运用能力很差,在会话过程中更少引进新话题。  相似文献   

11.
调研目的:了解彝族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云南省、四川省彝族地区的两所特殊学校,整群抽取126名智力落后儿童。结果: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居住地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显著(p〈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支持水平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1);支持利用、社会责任进入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模型(p〈0.01)。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大陆地区培智教育的恢复,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研究。本文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80年至2009年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四个方面对中国大陆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研究的不均衡问题;(2)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问题。最后提出两点建议:(1)把握认知研究新进展,加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研究的时代性;(2)多学科合作,多种方法运用,提高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课堂三要素以及课堂适应的内涵出发,结合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堂实际,从教师评价角度编制了智力障碍学生课堂适应问卷。问卷包含课堂物理环境适应、课堂人际互动适应、课堂规则适应、课堂学习适应、对教师教学的适应5个维度共42个题项。经统计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有效测查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堂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最新修订的“智力障碍”定义系统,更加注重个人功能状态的改善,强调特殊教育就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支持体系,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根据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启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以形成广泛的社会适应技能为主要目标,并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构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