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感觉寻求问卷和青少年冒险问卷-冒险行为量表对7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3.1%的大学生属于低感觉寻求群体,17.6%的大学生属于高感觉寻求群体。其中,男大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各年级大学生在兴奋与冒险寻求因子、去抑制因子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文科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明显高于理科学生,独生子女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二者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大学生的冒险行为更加倾向于积极的冒险行为,而较少有消极的冒险行为。男生的冒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文科生的冒险行为明显高于理科生,非独生子女在鲁莽因子上明显高于独生子女。感觉寻求中去抑制因子和感觉寻求总分对冒险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与同伴信任状况量表,对190名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中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全国常模(P<0.01);(2)同伴信任状况性别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不是特别显著;(3)心理学专业学生同伴信任的各因子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自我的灵活性"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依恋与冒险行为的关系,考察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尊量表以及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对2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冒险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尊皆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冒险行为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同伴依恋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依恋回避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在依恋焦虑与消极冒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期消极冒险行为增多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个体自身发展因素外,来自同伴的影响也尤为显著。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但结交不良同伴也可能引发冒险行为。积极的同伴压力有助于冒险行为的消失,而消极同伴压力可以预测更多的冒险行为。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干预应该围绕同伴展开,制定一系列措施教育青少年正确选择同伴、改善同伴关系以及应对同伴压力,从而减少或消除其消极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自尊量表(Test self-Esteem Scale,SES)和信任量表(Trust Scale)研究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大连市2所幼儿园共240名3~5岁幼儿作为被试,采用幼儿社会行为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同伴提名法进行测试,考察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4~5岁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女孩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男孩.(2)家庭亲密度和家庭矛盾性可以有效预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3)不同同伴地位的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显著差异,其中,被拒绝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低于受欢迎组、被忽略组和普通组幼儿.(4)家庭亲密度与同伴关系交互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随着幼儿同伴地位的不同,家庭亲密度对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影响强度也不同,其中,对有争议组幼儿和被拒绝组幼儿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与同伴信任状况量表,对190名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中自我的灵活性高于全国常模(P〈0.01);(2)同伴信任状况性别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不是特别显著;(3)心理学专业学生同伴信任的各因子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自我的灵活性"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青少年与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自尊量表(SES)、问题行为早期发现量表(PPCT)对北京市三所职业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测查亲子依恋、自尊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三年级女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生,其他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差异;母子依恋的信任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母子疏离与问题行为有正相关;父子依恋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自尊与问题行为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638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际压力问卷(IS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分别测量青少年的人际压力、心理弹性和冒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际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3%。因此,人际压力既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冒险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对冒险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讨父母控制与村镇初中学生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行为控制量表、青少年行为量表等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得出结论:初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有显著的地区类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初中学生社会行为总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反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一方面为村镇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父母控制和青少年行为的研究,进而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所有培智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的SSBS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智力落后男生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男生;(2)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社会能力得分显著降低,而在反社会行为的反社会攻击维度,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3)入学前教育机构的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显著高于未入过的智力落后学生,但对反社会行为水平及社会能力的其它维度没有显著影响;(4)在智力落后群体中,孤独症、21-三体学生的社会能力发展处于较低水平;21-三体学生的社会能力好于孤独症学生,并表现在社会能力分量表的各维度;孤独症学生的反社会攻击水平高于21-三体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同伴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青少年往往抗拒同父母、教师沟通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同伴团体成为他们获得社会支持、了解恋爱相关信息、习得与异性相处模式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水平回归模型检验了青少年恋爱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核心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显著提升青少年发生恋爱行为的可能性.就其影响机制而言,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改变团体内部对于恋爱的观念和态度,从而引发青少年自身对恋爱的期待.此外,同伴规模在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人数较少的核心同伴团体内,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同伴文化压力对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伴文化量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75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文化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2)自尊在同伴文化压力与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高自尊水平比低自尊水平青少年更容易受同伴文化压力的影响而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对25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分布特点、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15-16岁组青少年中的分布率高于12-14岁组.(2)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公立学校中的分布率高于私立学校.(3)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住校生中的分布率高于走读生.(4)普通青少年家庭功能状况优于情绪-行为问题青少年.(5)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卷入、沟通和行为控制因子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8.
已有研究表明,同伴压力对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存在影响.本研究以高中生为对象,探究消极同伴压力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暴力在男生中的检出率较低但频次较高,在女生中的检出率较高但频次较低,高二学生的校园暴力检出率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值得关注的是,心理暴力在高中生中发生的频次高于身体暴力.另外,消极同伴压力越大,校园暴力发生频次越高,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伴支持与抑郁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调查了1297名初中生.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能够调节学业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对1 285名11-18岁越南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年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而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是其保护因素;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