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存在现状、理论渊源、教育视域和实践层面来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强调"价值中立"原则,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导向.辩证地加以分析和认识,"价值中立"原则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它更适合被定位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价值"的把握,应该提倡"小中立,大导向"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2.
价值中立与教育评价专业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价值中立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具有若干合理内核。结合我国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价值中立的内涵,提出有关教育评价专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1):95-96
编者按:"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解释的核心问题是意义理解和因果解释之间的关系。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试图融合二者关系,其关于意义、价值中立原则和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观点均受到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批评。针对因果机制探索何以可能,批判实在论提出了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它提出分层的本体论,将因果机制放到了本体论层面,而因果关系则是"人为封闭系统"中的一种认知上的关系,由此澄清了因果机制和因果关系,同时,它提出的RRRE模式和MIT的方法论核心虽然都是回溯,但RRRE模式更契合最佳解释推理对回溯的推进,亦即通过可爱性原则和可能性的关系来反映理解和解释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4):95-96
编者按:"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2):95-96
编者按:"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价值中立有助于保证教育研究的客观性,是一个可欲的原则。但人们对研究结论的社会价值期待、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负载、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结论的陈述等都对价值中立原则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明确研究定位,区分价值关怀与价值偏向,正确认识价值中立的程度,是解决教育研究的价值中立困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1):95-96
编者按:"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以"理想类型"作为思维的参考架构,来说明文化科学的发展是理想类型更替的过程。那么,在道德教育领域,从主体范式的角度来分析传统道德教育的理想类型可将其称为"道德支配"。"道德支配"已难以适应当前价值多元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如果要探寻新的理想类型取而代之,应是"道德共生"。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部分大学学报所刊比较教育类论文的数量、内容及作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比较教育学科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教育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我国社会发展、教育重心的转移息息相关,并为我国教育决策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尽快壮大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已成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事业和谐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霍尔姆斯是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专家,他提出的"问题解决法"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从其理论的哲学基础看,霍氏方法论承袭了波普尔、杜威的哲学思想,是假设演译法与反省思维法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较教育科学客观的研究,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12,(3):4-11,3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5.
霍姆斯是比较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以问题解决法为核心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在构建该方法论过程中,他承袭了波普尔、杜威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文章简析了霍姆斯的"四模式"和"五步骤"的主要思路和理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点思考:"四模式"利于研究者明析教育制度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五步法"的提出虽给比较教育学科带来了身份危机,但推动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法强调对假说证伪而非为政策辩护,揭示了比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政策批评。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出发来批判宗教。以西方近代审美主义和中国古典人精神作为思想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一种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的道路,从而在中国的现代性遭遇中树立起审美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包括古代文学研究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都不能迎合“当下”,而应该相对超脱。只有超脱才能从现实的利害中解脱,使研究不受眼下功利的干扰;只有超脱才能登高望远,探讨那些深奥的甚至是“形而上”的理论问题,以期产生高质量的、影响久远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而富有学术价值的成果,是学术研究者向社会、甚至是向未来奉献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他最大的“当下关怀”。  相似文献   

18.
"新大学"是指1998年至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型的院校。中国"新大学"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广东的"中心城市办大学"的试验,其发展需要经历两次变革过程,即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当前"新大学"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和人才不足、师资结构失衡、学科基础薄弱、管理水平偏低的困境,需要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崛起。文化和"文化研究"开始受到众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在比较教育领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文化转向,比较教育的文化观和"文化研究"范式日益得到发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为关注文化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文化研究"范式中,比较教育的研究单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转向给比较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