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敢当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侧面。该文通过对潮汕地区现存石敢当的调查,发现潮汕地区作为石敢当信仰的典型区域,其种类多样,尺寸及置立时间亦与文献记载有别,而且从石敢当的规格、凿制、仪式等角度考察都有其特殊性。同时,它与符箓信仰、风水观念及泰山信仰之间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石崇拜文化内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崇拜隶属于自然崇拜的一部分,其文化体系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和改变。文章从信仰,社会和艺术角度分析石崇拜的类别、功用、祭祀仪式和禁忌,以及神话传说等,从中认识石信仰文化现象的神圣化和合理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太极石为千山著名自然景观,也是包蕴了诸多宗教人文因素的著名文化景观.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太极石倒悬的原因和时间进行考证,得出道光二年(1822)六月二十四日,太极石因雨水冲刷而致翻转的结论.同时,以太极石因无量观道士撬石翻转的讹说为切入点,梳理出清代千山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在建设过程中互相捐资助银的行为,勾勒出千山佛道两教相谐发展的史实.在太极石得名时间问题上,文章运用文献,考证出太极石得名在辽金以前,甚至更早的结论;在太极石镌刻时间问题上,结合摩崖书法特点,与祖越寺、龙泉寺相关摩崖比对,并结合康熙年间无量观创建情况,认为太极石铭刻时间应该在清康熙年间.文章对清代学者关于太极石歌咏进行梳理,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4.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农民的法律信仰也发生着变化。农民法律信仰是农村法制建设实践的文化支撑点,是农村乡土文化与国家法律文化的有机整合,是解决农村法制困境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把握农民的法律信仰现状,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当前农民法律信仰基本缺失的结论,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探究培植农民法律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追本溯源,寻找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契合点,这是逻辑起点。其次,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规律,实现逻辑构建。最后,通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科学宣传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颂扬红色英模的光辉形象等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贵州石阡木偶戏是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重要遗存,也是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从石阡木偶戏的"巫"特质和木偶戏艺人兼具巫者的双重身份来探究石阡木偶戏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这一表征是汉地文化进入石阡少数民族聚集区之后,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梅山有两个意义上的概念:一是地理上的梅山,二是人文上的梅山.梅山教不是一种宗教,也就不是一种宗教信仰!梅山信仰是一种具有比较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形式.它的存在有自己的本体,与其文化地域和文化有强烈的共生性和独立的信仰文化形式意义.这种类型的信仰文化形式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是一体的,我们不能用宗教的信仰形式评价体系来评价它.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濯而流传下来的精华,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与羁绊,它以通俗易懂、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民心,将全体中国人紧紧连在一起.而台湾和大陆民间信仰不管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笔者阐述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探讨台湾与大陆民间信仰文化的渊源,提出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一些建议,旨在突出民间信仰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属于社会结构中的文化范畴,是文化结构中价值观念系统的核心;文化的历史流延,必然形成社会中具有"文化传统"、"文化现态"、"文化未来"三维向度结构的能量系统,信仰正是通过"执掌"文化的这三种向度而制约社会发展.信仰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仰对社会发展的阻滞,信仰对社会发展的成果巩固,信仰对社会发展的理想牵导.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对象不断丰富的大环境下,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凝聚性应用于社会治理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一个课题。传统文化以民间信仰和民间组织为基础,这使农村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中得以重新审视。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石邮村傩仪式过程和当地吴氏宗族的传统智慧,从信仰、经济、社会行为等方面讨论民间信仰仪式组织的整体功能,从而阐述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在当下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并以点带面,为推动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治理模式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周晟 《家教指南》2016,(4):126-129
俄藏敦煌文献Дx.10787《解梦书》较为独特,所记载的梦象、占辞可与其他解梦书互为补充,对更加全面地研究晚唐五代敦煌地区民俗信仰及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前贤对Дx.10787《解梦书》的录释之中存在一些讹误,个别字词的校释尚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故本文试对此卷中若干文意扞格之处稍做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于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17.
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以北京东岳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信仰是中国古老信仰之一,作为五岳之首,它很早就与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关系.泰山本来是自然山神,秦汉以后演变为主管生死的人神.唐宋开始随着世俗王权与城市生活的扩张,泰山分香天下,进入城市,东岳行祠成为城市社会信仰的主要空间之一.城市居民的信仰特性在东岳庙中得到生动而全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是摆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以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为例,阐述了保生大帝信仰概况、保生大帝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已采取的举措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必须妥当处理善信与迷信的关系、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种"二级超越"的"张力结构"。现代文化是我们在信仰层面必须肯定与坚持的立足点,共产主义文化是信仰旨归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宋佳 《华章》2010,(27)
海神娘娘信仰是我国重要的民问信仰之一,属于海洋信仰的范畴.它产生于宋朝时期的南方各地,随着"闯关东"以及海运的兴起,逐渐传到了北方各港.长山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边防地区,因此,该信仰一经传入,便与当地原有的信俗文化逐步融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海神娘娘信仰文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海神娘娘信仰在长山群岛地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