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周根红 《青年记者》2012,(18):103-104
随着近年来财经新闻的迅速发展,财经新闻专业教育也成为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兴增长点.不过,美国开办财经新闻教育的高校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几所学校在传统新闻教育之外开设有专门的财经新闻项目(研究方向),旨在为美国一流的财经媒体与大型综合媒体培养优秀财经新闻人才.虽然当前美国财经新闻教育并非我们国内通常意义上的本科教育,而是类似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但是,美国财经新闻教育的模式和特点,能够为国内开办财经新闻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借鉴,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财经新闻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洪宾 《现代传播》2004,(4):83-86
本文勾勒财经媒体及财经新闻的历史轨迹、嬗变过程,然后探寻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经济媒体的同构与差别,解析二者之间既有的历史顺承关系以及财经媒体、财经新闻传播在形态上对后者的"超越";最后,对"扩张时期"的财经媒体"热"起来的多重原因、若干趋势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4.
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财经新闻、经济资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财经新闻专业采编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大。真正素质好、专业技能过硬的财经新闻专门人才已成为国内各大媒体争相礼聘的稀缺资源。而财经新闻采编人才短缺及现有采编队伍素质不高,也已成为制约我国财经媒体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财经新闻的特殊性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实,财经记者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与财经新闻本身的专业性和财经新闻采编队伍成长的周期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杭敏  李成章 《传媒》2016,(23):57-61
近年来,传媒专业化的趋势推动了财经媒体的发展.综合性媒体的财经报道部门、专业财经媒体、财经信息服务集团,以及细分市场中的财经新闻机构等,都在传媒专业化的浪潮中不断追踪受众市场的变化、发掘专业财经信息内容生产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国际财经媒体的发展.本文对国际财经媒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评述,并探讨财经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纸质财经媒体卖什么?本文认为,观点是当今纸质财经媒体第一卖点。本文所说的“观点”,包括言论及观点性财经新闻。所谓观点性财经新闻,就是采写者在报道过程中,对所占有的财经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整合,对财经事件、政策、现象、人物等加以独特解读,把深藏在芜杂的事实背后的深刻理念和普遍规律、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2007年中国股市的火热和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热情的高涨,媒体在财经新闻报道上也展开了较量。做财经新闻历来是报纸的长项,但这一次,财经报纸却似乎"输"给了网络,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四大"千万级财经博客"(博客点击率超过千万),成为股民追捧的新热点。"看博客炒股"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股市新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财经新闻报道日益受到重视,财经记者成了"香饽饽",地位和身价直线上升。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教授曾预言:"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财经新闻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闻界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秀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①但是,目前我国财经记者的整体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成为制约我国财经新闻发展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财经新闻人才培养至少有三种培养路径,包括开办本科专业、实施主辅修制或双学位教育、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找准新闻与财经的结合部,确立“财经新闻”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财经报道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完善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创新的专业教学模式,是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改革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晓乐 《现代传播》2007,(4):132-133
2007年6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两岸三地财经新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影响中国:财经媒体的力量".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五十余家财经媒体代表会聚一堂,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道,对财经媒体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华文财经媒体的使命、责任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 财经板块是各地方媒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板块类型.说它食之无味,是因为财经板块投入比较大:需要懂财经的专业编采团队、有分量的采访对象、比较高的经费投入.说它弃之可惜,是因为综合性媒体需要有财经板块"支撑门面",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大鳄们对真正有影响的财经板块情有独钟,真正具有专业水准,又受受众欢迎的财经板块,其吸金能力非常强大,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牵涉面涉及亿万大众。在复杂多样的舆论生态环境之下,传统财经媒体的新闻评论要素也在因时而变,最为突出的特征是评论主体与评论选题的多样化,这是传统财经媒体新闻评论在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变化。然而,由于传统财经新闻评论的特殊性,其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评论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专业论述与受众代入失衡、评论整体缺乏舆论效力等,未来传统财经媒体在评论领域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财经新闻与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确保财经数据的真实、准确,对读者和媒体而言都十分重要.随着财经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其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眼球经济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田力 《新闻传播》2015,(2):56-57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资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以海量信息为主的传播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缺陷。随着中国投资者对财经信息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传统财经媒体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第一财经即时新闻编辑平台"为例,对财经新闻数字内容发布系统和用户个性化定制系统的研发理念、框架结构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第一财经发力垂直服务领域、提高数字财经资讯附加值的具体举措,阐述了该系统在重构新闻产业链、推动财经新闻智能化传播方面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的一位专业课教授与笔者交流时认为,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财经新闻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闻界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秀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的确,大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小到与民众日常密切相关的财经资讯,正在日益凸现其重要性.而且"财经新闻"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财政、金融、证券、基金等狭义概念,而是一种相对广义上的"经济新闻"--包括政经、产经、财经、公司企业、经济评论等诸多模块.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的基本诉求是阅读轻量化。而财经新闻拥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该如何自处,本文通过对财经新闻的受众进行细分:专业投资者、财经爱好者及高学历人才、有理财需求的公众,基于对三类不同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和受众的触媒习惯的新变化,笔者对财经新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整理,例如扎实过硬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度分析与预测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投资理财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全民财经时代"渐渐到来,财经新闻成为都市报的重要报道内容。都市报财经报道与专业性财经媒体有所差别,定位和受众不同,具体操作手法和倾向性也不同。那么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在选题、操作中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财经报道才是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本文以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栏目——《新安晚报》"一周点经"为例,进行内容特色研究,探寻都市报财经专栏的报道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财经新闻采编人员的短缺——有效供给不足和媒体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体对财经新闻报道的重视,特别是一批专业性的财经新闻媒体的崛起,出现了专业的财经新闻采编人员全面短缺的局面。很多财经新闻媒体的总编辑都为  相似文献   

19.
财经证券类新闻是当前媒介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最近几年各类电视财经栏目明显增加,各家都市类日报的财经版面扩版显著,出现了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专门的财经类日报。但各家媒介财经新闻之  相似文献   

20.
肖慧 《新闻窗》2009,(3):44-4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资讯,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急需的稀缺资源。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为读者带来具有深度和有趣味的经济报道呢?我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能以简练流畅、浅显生动的文字将经济新闻说清楚说明白,使之得以“有效”表达,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