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要使学校的融合教育更富有成效,应重视课程问题。学校应调查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社会生活需要来确定融合教育课程目标、构建融合教育内容,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在课程实施时贯彻渗透性、活动性、合作性原则,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融合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聚居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总量、学习环境、教养行为和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因素,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随迁农民工子女作为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以全新的视角探析目前影响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原因,对于加强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城乡儿童共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质性"问题是融合教育进程中的障碍。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充分发挥互动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三方联动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推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须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交往能力,平等就学、混合编班、混合编组,鼓励朋辈群体互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家长教育,积极开发融入地的方言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流入地如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成了社会一大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实质是在受教育权利实现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这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只有在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对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协调,才能有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民工家庭化迁移趋势的不断增强,子女随迁对家庭中父母行为决策的影响日趋普遍,而创业作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就业形态之一,是农民工事关生存的重要行为决策。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子女随迁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选择性偏误等问题后,可以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创业概率提高33.24%;第二,子女随迁对农民工“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机会型”创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第三,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创业的影响机制表现为:子女随迁——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促进农民工创业;第四,鼓励子女随迁可以获得促进农民工创业和城市社会融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一举数得”之效应。以上发现为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创业探索了一条新的渠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城市社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初步解决,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与教师关系、与城市儿童关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应不良,主要原因涉及社会文化、制度、学校环境、家庭特征和农民工随迁子女自身同质性和个性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农民工子女或将和城里孩子享有同等入学的机会,很多省市新政策的颁布让很多人为之庆幸,但一些矛盾的存在使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面临着客观困境,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探索促进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对策,旨在为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根据国家"两为主"政策,公办学校是随迁子女教育的主要载体。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对89所学校的随迁子女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与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在随迁子女教育中具有各方面的优势,即公办学校的设施设备配置更为完善,教师学历专业素养更高,课程与教学更为规范有效,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但同时,公办学校在随迁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即教师对随迁子女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不够紧密,随迁子女的学业评价不够规范等。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公共教育职能,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和合作,改善公办学校随迁子女教育的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这一群体的融合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也值得关注.本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学校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工子女的主体地位,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自然融合;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提炼融合教育模式;转变家长观念,消解他们对农民工子女的陈见.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性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适应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学校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随迁子女的教育结果和身心发展,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整体发展。利用2007年世界银行—教育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项目"数据,以就读学校的类型为变量进行比较分析,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在两类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适应性方面的异同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获得良好的学校适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更多学者开始研究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在这个热点中更加突显。国内的研究者们运用了相关的理论去解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融合过程,此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以江西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随迁子女快速增加,其升学问题也日益严峻。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实际需求让多方力量构建破解难题的多元模式,即包括城市公办普通教育升学模式、职业教育模式、民办教育模式等。在多元模式下,以江西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挖掘自身潜力,扩大公办学校招生规模,通过办好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使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建立教育“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不会因为外在因素失去升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7.
借助教育人类学视角,结合田野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进行调研发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互动中,存在干预性教育行为、非干预性教育行为和情境性教育三种主要实践模式,在每种模式互动中,都彰显着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社会资本的局限、自我经历的复制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其学校教育一起,共同受到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呈现五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向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集中: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新生代入学规模日趋庞大;农民工随迁子女主体开始进入高中阶段: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将成为一段时期内城市学校发展的突出任务;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出地农村、乡镇校舍闲置大幅增加。各级政府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意义。建议提前规划中小城市教育布局,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中小城市。缓减大城市人口压力;条件成熟的地区在城市管理中实施学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试点,也可探索实施异地中考和高考:因地制宜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同时,强调流出地政府要科学预测适龄人口、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学校规模效益,利用闲置校舍发展学前教育,避免教育浪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实践语境中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范围的无力感与无权化,关系正义在此过程中亦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市的调研,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适应环境困难、对城市的归属感差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理想,从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共同入手,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