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听障儿童,即听觉障碍的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及言语声的儿童。[1]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6岁以下的哑儿童约80万,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2]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听障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虽然其比例很大,但他们其中也有很多有残余听力的。如果对这些有残余听力的听觉障碍儿童实  相似文献   

2.
一、特殊教育学校对语言治疗师的需求1.特殊儿童迫切需要语言治疗师的帮助沟通障碍是儿童早期出现率最高的障碍,约有10%—15%的学龄儿童有说话、语言或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障碍与其后是否出现学业、情绪问题,有很大关联。语言发展如有障碍或迟缓,  相似文献   

3.
一、学前教育机构瑞典学前教育机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①日托中心。招收0~6岁儿童,全年开放,每周5天,每天12小时,对儿童进行混合年龄编班。在0~3岁儿童的班级中,每班有10~12名儿童,2~3名教师;在4~6岁儿童的班级中,每班有15~20名儿童,3~4名教师。②托管中心。招收4~6岁儿童,每天开放3小时,每班有20名儿童,1  相似文献   

4.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与《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23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测试,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性别、障碍程度和城、乡环境因素中,仅性别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了显著差异;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焦虑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意识中的焦虑和合群两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总焦虑程度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自闭证是一种先天性脑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3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他们的障碍或异常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等方面.自闭症的患病率约为每万名儿童2~13人.我国共有60万~70万名自闭症儿童.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人类的听觉能力,听觉是较早发展渐进成熟的,3岁前是听觉发展最易受外力影响的时期,此阶段听觉经验对日后语言发展有极大影响.聋儿由于听觉通道受损,听觉发展较健听儿童滞后,因此必须对聋儿进行听觉技巧训练,越早干预,听能发展越好,听觉技巧能力也越高.做好0~3岁聋儿的听觉技巧训练是聋儿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事物官克汗说:"几十年前,疾病会造成大量儿童死亡,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能较好地控制和防范疾病,但今天,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影响超过疾病。"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岁~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其中,由劣质儿童用品导致的伤害占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问题是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听觉障碍儿童主要是由于双耳听力丧失或严重衰退,听不清楚周围发出的声音,这直接影响了这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治疗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出现了各种治疗方法,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将浅析音乐治疗对于改善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万左右的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总数的26.1%。研究表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以及发生以后的死亡率,与中小学的生命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发生意外时,无论是儿童自己还是儿童身边的人,都存在有效应对的0~8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3.
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记忆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度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记忆能力比较的试验观察,分析了听觉障碍儿童视觉记忆增强的原因,认为对听觉障碍儿童尤其是重度听觉障碍儿童,在康复训练时,除采取必要的语言训练外,还应辅以视觉手段,以提高其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海英 《学子》2013,(6):77
当前我国幼儿的语言发展过多依赖于听觉语言,缺乏视觉语言影响,幼儿没有机会利用文字来获取比听觉语言更为广泛和丰富的信息刺激,促进智力的发展。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6岁左右则进入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然而6岁儿童在入学的一夜之间,便进入了阅读的世界。这是一个突发性骤变,儿童缺乏对知识、能力、习惯的准备、儿童体力、心理、情感的适应条件,难免造成儿童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和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关注3~5岁左右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听觉障碍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名出生于聋人家庭的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对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着重研究根据设定的阶段目标分步骤地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具体过程和做法,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青春期抑郁症发病现状 最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透露,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北京市卫生局也通报了北京地区抑郁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调查显示,15岁及15岁以上的北京人有60万人曾经或正在患有抑郁障碍.据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消息说,截至2005年10月,抑郁症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男女比率是1:2,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国外的调查资料也表明,青春期前的儿童中,抑郁症的总患病率为1.8%,学前儿童只有0.3%,而14~16岁少年则为4.7%.  相似文献   

17.
周兰芝 《考试周刊》2015,(44):172-173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献查询结果表明,研究较为集中在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研究方面。西方研究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基本表现为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易受他人暗示等,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情感很不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成长。认识并掌握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这些特点与规律,有利于因势利导,做好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这方面工作需要长期、细致、艰苦、富有创造性,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协作,更需要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彭云 《幼儿教育》2010,(7):14-17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什么是危险,面临危险又不具备应急能力,难以避免或阻止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0000名孩子,即每天近150名孩子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  相似文献   

19.
一名 1 5岁的男孩带着音乐家之梦自杀了 ,一群大学生行窃只是为了“过瘾” ,一对 1 6岁的孪生姐妹为了获取“自由”将父母毒死……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 ,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统计 ,目前我国有 2 0 30 %的家庭中存在心理精神问题 ,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 1 6 0 0万 ,其中 1 /3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不少中学生注意力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和心理发育不健全 ,他们普遍存在着狭隘、抑郁、脆弱、敏感、自我意识过强。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 ?一点小事就会令他们莫名其妙地冲动 ,或伤人或自残(自杀 ) ,究…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做父母的整日为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操心忙碌的时候,不知是否关注到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一些特殊或异常的现象?据哈尔滨市心理专家于德澧提供的资料,约有12%~16%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有2%。另据来自中国先锋网的报导,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