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是基于人际关系协作的日常信息实践模式,基于经典理论探究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对于深入理解该信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影响因素模型,提出12个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475份有效数据,使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同理心、信息支持意愿、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收益正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障碍负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没有直接相关关系。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理心对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理心对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信息支持意愿对自我效能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激励、管理和干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跨源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信息源选择及行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究用户面临多种健康信息源时的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揭示这类信息搜寻行为的动机、信息源选择和行为路径。结合日记法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并分析了26名参加者的健康信息搜寻日记及跟踪访谈数据,使用NVivo11分析数据。研究发现医生-用户交流障碍、信任缺失、用户自我调节和用户安全心理的需要是促使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的动机。相似病症用户的自我陈述、用户的路径依赖(习惯)、从众心理、信息源的权威性及可信度是影响用户跨源过程中信息源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用户跨源搜寻健康信息的过程中,其心理需求大于实际需求、凭“感觉”感知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等特征较明显。本研究构建了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路径模型,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认知,改善其跨源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其健康信息素养;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提升公民健康信息素养策略及支持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人际关系协作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数字移民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研究了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被替代者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1063份有效数据,使用Logit回归模型对协变量进行了倾向得分计算,并基于倾向得分将参与者匹配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通过计算匹配后的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健康信息替代搜寻与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因果关系,同时,本文通过平衡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发现,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对被替代者的饮食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对锻炼行为和身体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的作用效果,并可为政府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代表他人使用互联网搜寻健康信息成为非医学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支持的重要形式,了解替代搜寻者特征及其行为模式将对健康信息服务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从参与者人口统计、健康信息搜寻经验和家庭结构3个方面的个体特征变量进行调查,并基于5W(Why-Who-When-Where-What)视角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其中,除了对行为动机Why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之外,其余变量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测量。[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87.0%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者在近12个月内有帮助别人在线搜寻健康信息的经历;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特征包括女性、独生子女、已婚、健康状态较好、有丰富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验以及家人有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动机包括关怀、利他主义等;替代搜寻者更多地帮助与他们有强社会关系的人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一般在患者就医之前帮助他们在线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信息来源于搜索引擎、在线健康社区和在线问答社区等;替代搜寻者更加需要与疾病本身相关的一般性信息、日常保健以及治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代表他人使用互联网搜寻健康信息成为非医学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支持的重要形式,了解替代搜寻者特征及其行为模式将对健康信息服务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从参与者人口统计、健康信息搜寻经验和家庭结构3个方面的个体特征变量进行调查,并基于5W(Why-Who-When-Where-What)视角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其中,除了对行为动机Why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之外,其余变量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测量。[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87.0%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者在近12个月内有帮助别人在线搜寻健康信息的经历;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特征包括女性、独生子女、已婚、健康状态较好、有丰富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验以及家人有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动机包括关怀、利他主义等;替代搜寻者更多地帮助与他们有强社会关系的人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一般在患者就医之前帮助他们在线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信息来源于搜索引擎、在线健康社区和在线问答社区等;替代搜寻者更加需要与疾病本身相关的一般性信息、日常保健以及治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用户年龄、种族、居住区域等研究视角综述近年来国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研究的主题、主要发现、研究方法等。结果表明,HISB研究的主题包括:搜寻的动机、目的;影响搜寻行为的因素;搜寻的途径、内容和手段;与HISB相关的方面,如网站信息质量、可信度、对健康实践的影响等。HISB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等研究方法,其中定量数据分析是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最后,分析国外HISB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健信息体量巨大、增长迅速,且用户需求多样,是医学信息资源和用户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文章 采用文本分析等内容分析方法对1980—2015年的101篇主要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论述医疗保健信息搜寻行为在需 求类型和寻求障碍的表现,并且发现搜寻者个人、情境、信息资源等因素对职业信息搜寻皆有影响,指出医疗保健信 息搜寻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情况的研究方面,而在改善信息质量、信息寻求困难问题方面研究不足,这将对于我 国医疗保健信息领域的理论研究维度和实践解决方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数字环境下城乡青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颖  杨伟娜  李媛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15-123
[目的/意义] 从信息行为视角阐释城乡青年在健康信息领域的表征与原由,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与措施、医疗与网站等健康服务教育机构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4位20-29岁河南省城乡青年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数据,考察数字环境下城乡青年健康信息需求动机、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及异同,借助Nvivo对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和内容分析。从网络获取方式、手机与电脑使用体验差异、健康信息需求类别、搜寻途径、检索方式及平台选择等方面对城乡青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予以分析。[结果/结论] 与农村青年相比,城市青年健康信息需求范围更广泛、检索策略与平台选择多样化。论文提出城乡青年间“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引发“健康信息鸿沟”的风险,根源在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因素直接影响数字环境下网络接入、使用及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信息搜寻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只搜寻支持他们态度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的出现。推动更加开放的信息搜寻,不仅需要信息系统提供更加多元的信息,更需要人们主动地接触并了解与自身态度不一致的信息。本研究旨在探索人们主动搜寻与自身态度不一致信息的情境和动机,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将这类搜索任务定义为“态度相异型任务”。本研究对13名有相关搜寻经历的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形成了描述人们产生态度相异型任务的情境和动机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情境、用户特征和动机是导致人们产生态度相异型任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丰富了态度相异型任务的内涵,从多个维度对态度相异型任务进行了全面刻画。本研究对人们主动搜寻与自身态度不一致信息的情境和动机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种态度相异型任务,为搜索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信息呈现提供了改进建议,以引导系统更好地支持用户搜寻此类信息任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载体,也改变了数字移民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方式。然而,现有文献在数字移民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障碍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机会。[方法/过程]利用定性→定量的混合性研究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对数字移民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障碍、需求开展研究,进而提出应对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数字移民存在的障碍更多来自于个人心理、态度等方面;其需求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和设备、社群诉求、学习培训、数字产品使用、馆员服务及规章制度等。研究从4个着力点搭建公共图书馆联动服务模式,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并为数字移民信息素养的培育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