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论E-learnin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E-learning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E-learning的本质及特点,高校图书馆员应在E-learning环境下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在图书情报知识方面培养馆员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E-learning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earning是适应信息社会学习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借助因特网进行教育和提供服务,拓宽了学习的范围和观念,超越了传统培训的内涵和外延。E-learning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存在很大优势,但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局限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把E-learning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更为有效的促进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3.
信息搜索用户的学习交互是包含用户-搜索系统交互、用户-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交互、用户-搜索内容交互、用户-其他用户交互等维度的综合概念体系。协同搜索情境则进一步增加了用户学习交互的复杂性。文章设计一项信息搜索实验,以探究不同社交关系类型和协作效能水平对协同搜索用户学习交互的影响,为理解信息搜索用户的协作学习机制奠定基础;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与质性分析法,综合分析实验当中产生的数据。研究发现:社交关系类型不能对协同搜索用户的学习交互产生影响;协作效能对协同搜索用户的网页链接深度、知识讨论次数和知识共享次数具有主效应;社交关系类型与协作效能对用户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具有交互作用:高协作效能水平下,朋友组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多于陌生人组,低协作效能水平下,陌生人组的网页平均浏览时间多于朋友组。相关研究结论能够激励信息搜索用户对协作学习的重视,并为支持良好学习体验的协作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用户导向的知识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讨论了用户在知识服务创新中的交互和参与,指出知识服务创新应以用户为导向,用户是知识服务创新的合作者,知识服务创新需要将用户视为创新伙伴,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到知识服务创新过程中,并对合作创新中用户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不同时期图书馆第一职能、核心职业和图书馆学核心内容的变迁,论定图书馆正在从现代向后现代时代转变,其最主要的职能正在从信息向教育转变.提出教育职能是后现代图书馆的第一职能,后现代图书馆是学习中心,后数字图书馆是E-learning中心.E-learning联盟是后现代图书馆协同创新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交互问答平台的研究进展与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促使搜索引擎公司开发出新的服务方式--基于搜索的交互问答服务.交互问答服务作为一种知识分享工具,有助于发挥群体智慧.文章分析了交互问答平台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进展,选取国内外6个有代表性的交互问答平台,从不同层面探讨其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出交互问答平台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先验知识差异水平不同的组别在搜索交互行为、协同体验以及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丰富对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并为现实情境下的协同搜索学习提供建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用户实验法,设计理解型与评价型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屏记录交互行为,结合问卷收集协同体验数据,思维导图记录协同搜索前后知识状态及改变.采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SNS的用户交互学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SNS(Social Network Site)用户交互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SNS用户的交互行为与学习机理,从信息、知识、智慧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SNS的用户交互学习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构建知识分享的SNS学习型社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E-learning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外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并且也有很多的E-learning项目出现。但是,用户需要辗转在不同的E-learning平台中获取教育资源,同时互联网上还有大量的不规范的教育资源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点对点技术进行教育资源传播的学习交流平台的设想,采用本体论的方法对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实现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资源管理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系统环境升级和受众需求分析来探讨图书馆信息资源创新服务的可操作性方案.研究发现:Web 3.0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呈现5个新特征,协同信息行为智能模块化;用户信息行为三维交互化;参考咨询服务人文数字化;信息资源获取馆际共享化;移动无线图书馆多元终端化.基于此,提出5条图书馆信息资源创新服务路径:全方位整合馆藏数字信息资源,对接服务智能检索平台;交互式建立用户信息库,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多样化拓展虚拟咨询服务,探索用户协同咨询模式;跨学科引导用户协同信息行为,充实图书馆资源结构体系;多终端兼容全媒体服务模式,推动全民阅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知识创新中用户对交互性与协作性服务的需求,通过分析Wiki 在知识创新服务中的作用,提出基于Wiki 的协作式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模型,指出该模型的构成模块及主要功能和特征,并在此平台模型的基础上,以平台构建应用为目的,探讨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架构和初始化设置。  相似文献   

12.
以跨学科团队为研究对象,取景于钱学森系统科学研讨团队和航天某创新团队,探讨协同知识创造中的知识类型和互动过程问题。在知识类型上,团队协同知识创造不仅对与任务直接相关的主题知识进行探讨,还依托于与任务并不直接相关的非主题知识,达成对不同学科主题知识的解释和理解,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共识达成。在互动过程中,跨学科团队通过知识表述、知识解释、知识涌现和知识建构4个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协同创造。主要贡献是引入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知识这一概念划分,建构团队协同知识创造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图书馆服务的模式与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图书馆通过促进知识的传播、交流与创造,寻求其立足之本。美国学术图书馆在服务规划、理念、架构、知识服务模式方面不断创新,重视对学习与研究者互动交流的支持,重视参与性服务,鼓励和支持用户共享图书馆的无差别服务等,旨在充分激发与挖掘用户需求,鼓励并支持大规模协同创新,力求使学术图书馆逐步成为开放学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创新产出关系的描述,研究和分析知识链节点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过程,继而通过 构建协同创新均衡过程模型,探索知识溢出系数、创新系数的变动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均衡过程算例分析则进一步研 究了协同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组织和实现层面上看,知识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面向创新主体的部门服务已不能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跨系统协同服务的组织要求。以创新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探讨知识创新信息服务的跨系统协同形式与服务功能,通过区域性协同案例分析,提出全国性协同信息服务的框架模型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文章认为可以基于协同管理系统(CMS)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信 息平台和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分析了协同管理系统的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对如何通过协同管理系统有效实 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中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个人网络化学习由个人资源管理向个人知识管理转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螺旋增长模式和框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进而探讨个人网络化学习由学习资源管理向个人知识管理转变的机制,论证个人知识管理是构建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链节点企业互动学习的自主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描述知识链节点企业间的互动学习过程,研究和分析组织学习对于知识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影响;在组织学习过程与知识创新产出关系描述基础上,界定基于互动学习过程的知识创新产出关系,分别构建创新主体的知识投入均衡和创新主体上游节点的知识溢出均衡模型;通过均衡过程分析,探索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及相关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用户调研数据和理论分析,研究Web2.0环境下档案虚拟社区用户的交互需求动因、交互需求特征,探讨不同用户群体的交互行为规律。最后从开展可视化个性跟踪服务、挖掘和开发用户知识资源和构建用户认知语境三个视角,研讨深化和拓展档案虚拟社区交互服务和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面对高校学部制的改革,研究与探索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学部制下的学科服务新模式,以便能更好地为本校学部用户的科研和学习提供更专业的学科信息与知识服务。[方法/过程] 重庆大学图书馆构建学部制下的学科服务创新模式,以服务学部用户为导向,创建学部制下的学科服务机制,搭建学部制下的学科服务交互平台,并依托该平台重点深化拓展学科服务的五大范畴: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建设、科研支撑、学术评价、学者库建设。[结果/结论]重庆大学图书馆学部制下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的实践显示,该模式能够大范围覆盖学部用户,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并提供多层次的创新服务,更好地支撑学部用户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