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2.
《千唐志斋藏志》存唐志之纪年未详者10方,考得年代可确知及约知者凡五,计;《孙公亡妻李氏墓志》为大中九年;《郑鲁墓志》为元和十五年或长庆元年;《元衮夫人张氏墓志》约为元和中后期;《苗含液墓志》约为天宝间;《杨公……志铭》残志为贞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3.
报恩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报恩的观念在侠士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唐传奇《无双传》中的古押衙身上,就集中体现着古代侠士对恩义的态度,以古押衙为中心,管窥中国古代侠士的报恩思想,从而对他们恩义观做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5.
丁卯天祐四年梁开平元年(907) 66岁正月十八日,王审知在福州开元寺设20万人斋,落成所铸金铜佛像,偓与李洵等中朝官10人在座。《十国春秋》90闽太祖世家天祐三年引黄滔《丈六金身碑》(《全唐文》825收入此文):“我公粤天祐三年丙寅秋七月乙丑,铸金铜佛像一丈有六尺之高……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曰无遮以落之。……座客有右省常侍陇西李公洵、翰林承旨制诰兵部侍郎昌黎韩公偓……?卑复耸莻斡胪跎笾疃ㄒ患窃?亦不过为宗教礼仪而已。三月甲辰,朱全忠篡唐,四月改元。王审知称臣奉贡。《通鉴》266梁开平元年:三月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禅位于梁。四月乙丑,改元,国号大梁。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西京。是时惟河  相似文献   

6.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11魏废帝 (齐王芳 )《即位诏》案曰 :“齐王芳纪二月 ,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 ,今编人孙资文。”又卷 2 2孙资《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按曰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严可均把“令”当  相似文献   

7.
一、阮、嵇的生平与人格 阮籍(公元210-263),字嗣宗,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其父阮瑀,字元瑜,是魏“建安七子”之一,卒于建安十七年,阮籍当时才三岁,魏文帝曹丕曾作《寡妇赋》以寄悲悼之情。阮籍虽出自名门世儒家庭,但和嵇康一样都是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其境况也是非常凄惨的。 阮籍年轻时就酷爱弹琴咏诗。“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咏怀涛》第五、第十五首)“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成。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咏怀诗》第六十一首)立志用儒家的理想做一番事业,仰慕“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咏怀诗》第三十九首) 但由于经历了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的相互倾扎,以及“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恐怖,“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诗》第三十三首)亲历了司马氏集团对何晏、曹爽八族,以及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等名士的诛杀,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有“魂气随风飘”的可能。“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酒为常”。为了性命,缄口不谈时事,不议人过,喜怒不形于色,醉酒避祸。所以司马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基本上完成《史记》的写作之后,为了说明自己著书的目的和宗旨,又写了篇《太史公自序》,作为《史记》中一百三十篇中的最后一篇。司马迁在这篇《自序》中谈到了“发愤著书”的问题,他说: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兰久)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相似文献   

9.
的 《说文》中“的”作“(日勺)”,日部云:“(日勺),明也。从日,勺声。《易》曰:‘为(日勺)颡’。”关于字形,段玉裁说:“(日勺)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 “的”的本义为白色的,又有鲜明、明亮的意思,读di。例如: 《易·说卦》:“震为雷,……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马廾)(zhu)足、为作足、为的颡。”——震卦是雷,……表现在马方面,是喜欢叫、是左脚白、是脚步快、是白额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孟简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载“平昌人”,《新唐书》载“德州平昌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他是“德昌平昌人”,《辞海》说他是“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古文观止全译》则说他是“唐平昌(今四川平昌县)人”。据上、各家都认为孟简为平昌人,但对于平昌今天当归何处,则有山东和四川之异。那么,“平昌”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据唐人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第17卷,河北道二中  相似文献   

11.
《六盘水市志·大事记》和《水城县志·大事记(讨论稿)》都载有雍正元年(1723年)水城福集厂(今老鹰山)铸造铜钱“的记述。《水城县志·文物名胜篇(讨论稿)》文物章第二节之八、九条亦记道:福集厂“兼有铸钱职能”;位于福集厂的街上,铸钱厂遗址系“贵州为数不多的铸钱遗址之一”。对此,笔者多有  相似文献   

12.
《清史稿·地理志》卷80“西藏·卫”条中,言“雅鲁藏布江,即大金沙江也”;而《清史稿·地理志》卷74“云南·永昌府”条中,又言“猛卯安抚司(驻今云南瑞丽)……龙川江自遮放入……西入缅甸,又西南那莫江,下流入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江)”。这两条资料言“大金沙江”,一指雅鲁  相似文献   

13.
道光顾师轼撰《梅村先生年谱》,所见资料有限,难免阙误,兹据《清实录》予以补正。《年谱》阙漏未收而见于《清实录》者四:(1)赵弘文荐吴伟业。“顺治三年八月王寅,苏松巡按赵弘文疏荐吴伟业”,“九月乙酉,降赵弘文二级调用,以滥举吴地乡绅多员,市恩循私故也。”(2)命吴纂修《顺治大训》。“顺治十二年正月辛亥,谕:朕……欲勒成……《顺治大训》,……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3)命吴纂修《太祖圣训》。“顺治十二年四月癸未,谕:……《太祖圣训》、《太宗圣训》即于五月开馆。特命……吴伟业……为纂修官”,“五月庚戌,宴纂修……官于礼部。”(4)命吴纂修《孝经衍义》。“顺治十三年正月癸未,谕:……兹欲勒成《孝经  相似文献   

14.
“下里巴人”不是人,而是《下里》《巴人》——它们本是战国时代楚国流行的民间通俗歌曲名,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作品,常跟“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对举(它们是楚国的艺术性很高难度很大的歌曲名,后泛指艺术性高雅的文字艺术作品)。“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典皆见《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中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唐人李周翰注云:“《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下里巴人”不是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建水方言,据我们所知当首推董同和与杨时逢。他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一书里。不过他们的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极为不够的。198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张宁编著的《建水方言志》(下边简称为《志》)。这本书“尽可能多地记录了建水话里用到的单字字音,记录了相当丰富的建水话词汇,还收集了一些民歌、谚语、小故事等,并且用国际音标记音。这就把建水话的基本面貌反映出来了。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在这本篇幅不大的著作里,发生了太多的错误。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我们的资料指出这些错误,并就《志》的其他不足之处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甘肃新通志》及州志等记载均相同 ,不再征引。唐代时析上县始置天水县 ,北宋至元初 ,天水县建置屡有变化 ,治地亦不固定。据上述记载可知 ,今天水市西南 70里即为天水县故地 ,这里为今天水市天水镇所在地 ,人们习称“小天水”。由于天水县系由唐时上县析出 ,唐之后上县建置不复存在 ,上故城亦不以“上”相称 ,故天水城易为人们误当上故城 ,顾组禹所记当属此例。如前所论 ,上城自北魏至唐末治今天水市秦城区当属无疑 ;而且 ,在北魏之前 ,还有一段时间上仍治今天水市城区。因为《水经注》除记有“上城”外 ,又有“上故…  相似文献   

17.
论李勣     
一李勣和李靖是唐开国时位置最高、名声最响的两员大将。新、旧《唐书》都为此二人合传。《旧唐书》卷六七二李传论所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李勣贞观十一年封英国公)、卫(李靖同年封卫国公)二公,诚烟阁之最(贞观十七年同预二十四功臣图形凌烟阁之列)”,不仅是后来纂修《唐书》时史臣的看法,也代表二李生前的定论。唐  相似文献   

18.
《魏书·地行志》太原郡沾县下“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在“豫水出得车岭”句后有校勘,引《魏书·灵征志》正光三年六月条:“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橡谷掘药。”并引《元和郡县图志》卷13太原府太谷县下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地理一》卷38“风翔府”条云:“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围川及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可本卷下文又曰:“麟游,义宁元年,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武德元年,改麟游郡为麟州。贞观元年,……又废麟州,以  相似文献   

20.
三 魏晋部分 (一) 三国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六、七十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公元220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全国性动乱,从此军事斗争的中心转入三家之争。天水地区处陇右要塞,为魏、蜀争锋之土。如著名的“街亭”之役、及“六出祁山”都发生在这里。天水之名气,由此发起。但从总的局势看,大抵是以渭水为界。渭水北面及今天水市为曹魏所有,而渭南即长江流域之徽县、两当为蜀汉所有,其间地西和、礼县为胶着状态,时为蜀有,时为魏占.由于陈寿撰《三国志》无《地理志》一门,加之战争动乱,使考证本区辖县困难重重。今据有关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考述。 《晋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汉武置,孝明改为汉阳,晋复为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