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于1997年第3、4期连续刊发黄匡宇先生的文章《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拒绝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插音角色研究》(以下简称黄文),提出新闻节目没有也不能有主持人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恰好相反:新闻节目要有主持人。一、新闻节目主持人当系新闻主播的别称黄文认为,“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中子虚乌有的角色,“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个角色(或称谓)是行业内一些人的意念产物。其理由之一是,在海外电视界根本没有“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说,有的只是主播、新闻主播、新闻报道员等体现“播音”特点的同义、近义的称谓。殊不…  相似文献   

2.
节目主持人自然指的是掌握或处理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有人说:“节目(栏目)办好了是主持人的成绩,办砸了是你无能。”这种把节目的成败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说法,实属偏颇,有失公允。因而,有的主持人感叹:“这碗饭不好吃。”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以下这三方面入手。 A要有不断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主持人节目(栏目)实际上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这“桥梁”由许多人共同参与架设,每位主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团为其…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向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在“首届金话筒奖观摩研讨会”上的发言(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我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围绕着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讲几点意见;然后谈一谈90年代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对于节目主持人提出...  相似文献   

4.
在“首届金话筒奖观摩研讨会”上的讲话(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各位获奖主持人、各位代表:在首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活动中,有100位节目主持人获奖,其中有20位节目主持人被评为“双十佳”,荣获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5.
杨慧 《视听纵横》2002,(5):106-107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恢复与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开始壮大起来,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法制栏目的电视台已超过150个,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也逾百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走势。在如今社会对法律有着迫切需求,法制节目备受关注的时刻,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理性地思考我们该如何说“法”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是一档“说新闻”的节目。“欲知天下事,听我说新闻”,这句栏目的宣传语已为喜欢这个栏目的观众所熟知。该栏目播出一年多来,反映不错,江苏的一些市县台纷纷仿效。 就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来说,“播”和“说”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栏目的采、编、播过程来看,不论是节目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还是对主持人的要求,两者之间都有诸多不同。 (一)选择适合“说”的主持人 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成功的关键。 “说新闻”的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员不同。他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播音水准,更需要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能…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节目的本源──广播电视规律毕一鸣人们对“主持人”这种“外来的”节目形式曾有过种种解释,归纳起来,无非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主持人是采、编、播全过程的操持者;一种认为主持人是由固定的真实人物出场,并以个人身份(第一人称)进行交流的主播者;...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电台普遍设置了主持人直播节目,前所未有地担负起非录捞方式的直接向听众宣传、与听众交流的任务.直播是难度较高的播出形式,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力,没有经过必要的语言训练就匆匆走进直播室,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严重缺陷.并必然会制约节目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提倡直播节目主持人研究“请用学”.“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特定的话语形式.笔者正在研究这个课题.本文想结合当前某些直播节目的实际,谈谈直播节目主持人应注意的语用策略.一、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言语并不…  相似文献   

9.
曾虹 《声屏世界》2003,(12):38-39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日益成熟,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也日趋完善,并有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现象,其中,主持人语言中的“留白”是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预期目的而运用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可以说,“留白”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主持人节目的信息场效应程莉一、导论本文试图寻求在信息与主持人节目之间的某种联系。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主持人节目的产生与信息革命的兴起密不可分。二者在时间维度上有惊人的巧合:主持人节目是诞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工业革命后期),兴盛于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脱口秀”一词,源于英文“talkShow”的音译,原是指一些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引入中国后,被译为“脱口秀”,暗含着出口成章的意思。电视节目有“脱口秀”,广播节目主持人更需“脱口秀”。话,谁都会说,但是在主持节目时把话说对说好,说得“出彩”,说得让人耐听,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这“脱口秀”的背后,应该有着知识和修养的日积月累,更有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编辑意识和编写技巧的严格要求。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编辑意识对于集采、编、播多种职能为一体的主持人来说,编辑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节目(栏目)的创作过程,诸如栏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14.
节目主持人的位势是指节目主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包括一部分出镜的记者)在其主持过程中,所接触的对象(被采访对象、嘉宾、受众)所形成的各种角色位置关系的总称及所产生的结果与影响。之所以将此作为一个独立的议题,是因为目前出现了部分节目主持人自身站位不当、“摆位”不正、定位不准的倾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均有所表现,只是因媒介的具体差异而有方式和程度的不同罢了。“位势”,说得直白一些,即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节目主持人的体语、有声语言及与受众对象之间的距离。由于其对受…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第一位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广播电视历史上的飞跃,这次飞跃给电波和屏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由于开始节目主持人”重外在、轻内在”,一点点随着受众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提升,他们对主持人这个大众关注的“形象”更加挑剔——他们更注重主持人的内在“  相似文献   

16.
赵景春  李学斌 《记者摇篮》2006,(12):61-61,55
80年代初,第一位节同主持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广播电视历史上的飞跃,这次飞跃给电波和屏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由于开始节目主持人“重外在、轻内在”,一点点随着受众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提升,他们对主持人这个大众关注的“形象”更加挑剔——他们更注重主持人的内在“形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受众素养的逐步提高,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在节目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一档节目的好坏。一档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有好的创意、构思、结构,而且有一位合适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收视(听)率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与主持人的魅力和能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少儿节目主持人要轻松活泼,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沉稳庄重;服务节目主持人要热情、有同情心;文艺节目主持人要多才多艺,风趣幽默。这是从节目类型入手对节目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是“节目定位”观念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播音,《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这是一个有着三层含义的定义:第一,播音是有声语言活动;第二,播音是在广播电视传媒环境下的有声语言活动;第三,播音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在这里“有声语言活动”是其概念的本质──即播音是一种语言活动,而在“听”、“说”、“读(指阅读)”、“写”等语言活动中,播音又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说白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台的主持人,靠一张嘴吃饭,能说会道是起码的,但是,在话筒前面的,都是能说会道的,所以还要看谁的表达更有个性。有人说,主持人“会说”,节目只是温吞水;主持人“敢说”,节目才会有关注,才会有收视率。业内人士则直言不讳:你说得过火,你的节目才够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