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审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审制:现状及思考崔庆喜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一从1950年公布并实施三审制以来,已有40余年时间。从实际情况看,这项制度的实行,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发挥的很大的作用,通过三审把关也一直是人们共识。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的实行...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天津市出版局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向所属各出版社提出了认真健全三审制的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各出版社目前的审稿状况和征求编辑人员的意见,天津出版局已经初步拟订出三级审稿人员的职责范围,并正在试行中。天津加强与健全三审制的工作,是在审读图书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也是图书生产的中心环节。三审制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也是一种科学的保证图书质量的制度。本文针对目前出版社三审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初审工作粗糙、三审工作程序走形式、审稿报告简单、审稿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4.
“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统一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而制定的书稿三审制,也不例外地具有其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呢? 前几年,一些出版社由于单纯追求多出书、快出书,追求经济效益,三审制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严重冲击。完全取消的情况有,名存实亡的情况也有。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狠抓图书质量,并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与规定,进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行为的逐渐规范,出于竞争的需要,出版社都开始认识到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各出版社几乎都建立了三审制,并印发了一系列的条款和表格要求执行。也就是说,三审制的形式是具备了,然而对三审制的内容呢?对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呢?却研究得相当不够,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书稿三审制是出版社多年来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执行,对保证图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三审制受到了严重冲击。在一些编辑人员中,三审制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烦琐的制度。在一些图书的生产过程中,三审制已经名存实亡。三审制不  相似文献   

6.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出版领导机关历来重视图书质量,早在1952年10月,便对出版社作出了必须实行书稿三审制的规定。从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十几年间,曾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图书质量检查活动。80年代以来,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中宣部等领导部门,又不断重申要加强图书质量管  相似文献   

7.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颁布后,图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图书的质量到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编辑工作的含量,体现于编辑“三审制”的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前些年颁发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编辑工作“三审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对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制度层面来说,这些规定体现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规律,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出版社,编辑工作制度规定和编辑工作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编辑“三审制”疏于管理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编辑工…  相似文献   

8.
“三审制”是国家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制定的出版法规,即对书稿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等整体质量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采用,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多年来“三审制”为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加强和保证图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三审制”却受到了冲击,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了图书质量的滑坡。这就是所谓的“三审制”虚化现象。“三审制”有三大属性。一是管理性,表现为编辑…  相似文献   

9.
终审杂谈     
终审杂谈治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任崇信坚持和认真实行三审制,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已为实践证实,也是出版界同仁的共识。过去的书稿三审制是编辑初审加工,室主任复审,报总编辑终审。这个审稿程序,各级编辑人员职责不太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10.
谈谈书稿三审的“好”与“快”冶金工业出版社郭历平书稿“三审制”是出版社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并对提高图书质量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出版工作向质量效益型转移时,三审工作如何做到既“好”又“快”,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1.
稿件“三审制”的理论依据与相关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出版史料》2010,(2):102-104
从1952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到2008年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稿件“三审制”的提出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13.
终审工作的体验郝蕴卿我国各出版社一般都实行对书稿的三审制,其中最后的终审至关重要。统观出现问题的图书,几乎都是由于终审没有把住最后一关。我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三年来,终审书稿约15C部,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做好终审工作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严格把关主要...  相似文献   

14.
晋冀鲁豫第7届出版理论研讨会最近在郑州召开。会议围绕如何提高图书质量、推进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和实现出版工作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会议认为,要提高图书质量,必须拓宽思路,积极开发图书选题,优化图书结构,使出版社办出个性和特色;要重视并抓好图书的编校质量,努力提高编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三审制,严把书槁质量关,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会议认为,图书发行仍然是制约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出版社要重视抓好图书的发行工  相似文献   

15.
谈谈复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新闻出版署在1994年提出了“出版要实现从规模数量到优质高效的转移”的战略口号。随着图书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三审制的进一步落实,图书总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据笔者观察,在当前三审制实施过程中,复审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 《编辑学刊》2008,(3):16-20
三审,一个都不能少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又称"三审责任制度", 指由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从1952年<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到 1997年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审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表述,并强调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三审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这项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体现了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三审制度,提高图书质量中国书店出版社赵安民三审制的必要性我国出版界的审稿程序历来遵循三级审稿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级审稿,各有任务,各有侧重点,三者分工合作,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即鉴定书稿质量,决定稿件取舍,又对决定取用...  相似文献   

18.
墨愚 《编辑之友》1998,(5):10-11
对书稿实行“三审制”,在我国已坚持了40多年。无论不同时期各出版社执行得怎样,“三审制”保证图书质量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便是要坚持“三审制”的原因。由于人们对“三审制”认识的差异和操作上暴露的问题一又使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读者作者怨声载道,社会舆论抨击之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必须完善“三审制”的理由。论述编辑初审、加工的文章车载斗量,而从编辑角度审视。终审”的文章寥若晨星。笔者不揣浅陋一仅就“终审”问题直抒己见,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19.
有效开展图书版权贸易的八项常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现代出版》2004,(2):45-48
我国图书出版社与国外图书出版社之间开展书自版权贸易在经历了摸索学习,成熟规范以及理性实施三个阶段后已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过程。成功开展图书版权贸易的出版社通常做好八项常规工作,而这八项常规工作正是有效开展图书版权贸易的基础。出版社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图书版权贸易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图书出版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三审制”提出新要求 坚持“三审制”是图书出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出版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此对“三审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出版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品结构单一、出版活力不足、产业布局趋同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一致,出版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大部分出版社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子,开始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