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晓川 《宁夏教育》2006,(10):19-2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学者认为,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校与校的差距,或者说名校与普通校的差距,城市校和农村校的差距关键就在于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学校怎样来定性 ,钟启泉教授在《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一文中指出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 ,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随着产业主义价值观的崩溃“工场型学校”行将终结 ,而代之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其教育目标是为学生的全人格设计的 ,即为学生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而设定的。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 ,真正做到了把人当作“人”来教育、教学 ,也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落实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其特有的培养人的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即培养人的过程的极端复杂性,学校组织更多地具备专业化组织的特点。随着彰显个性,鼓励创新的呼声日趋急迫,学校组织应加快实现专业化,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学校管理也要相应地转变管理模式,实施文化管理。一、现代学校呼唤文化管理(一)学校管理目标呼唤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学…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力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其特有的培养人的组织目标和实现组织目标即培养人的过程的极端复杂性,学校组织更多地具备专业化组织的特点。随着彰显个性,鼓励创新的呼声日趋急迫,学校组织应加快实现专业化,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学校管理也要相应地转变管理模式,实施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核心内容,它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成败、荣辱。因此,如何保住学校这方净土,如何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诚信”的“基地”,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五小学为把“诚信”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教师——校园“诚信”我先行教师是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必须在学校中形成讲诚实、守信用的良好育人氛围。所以,校园“诚信”,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1.以“人格”陶冶“人格”。学校无…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也是学生,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策略探究,需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意愿、不同的需求去探寻治理策略。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和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立新的治理组织和治理制度,最终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新型学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也是学生,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策略探究,需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意愿、不同的需求去探寻治理策略。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和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证新的治理组织和治理制度,最终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新型学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在2003年经过学校教代会讨论后确立的,并被写入历次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当中.成为今天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10.
提升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促进乡村教师队伍优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对四川省P县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调研,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职业供给力、职业保障力和职业发展力三力促动的结果。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存在职业供给力不足和“下得去”的区域差异较大、职业保障力薄弱和“留得住”的结构性障碍突出、职业发展力欠缺和“教得好”的协同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需构建“回归乡土”的精准化引培机制,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构建“集体共创”的联动化留人机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构建“主体能动性”的长效化育人机制,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