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聚焦教师转会--对教师流动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 《教书育人》2005,(4):46-49
某市一名优秀中学英语教师,因调动一事与学校发生了纠纷,一个坚决要走,一个坚决不让走,最终这位女教师被学校以自动离职除名。这位33岁的女教师称,她从1998年起受聘于一所区属中学,很快成为该校的教学骨干之一,曾两次获得区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和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几年来她一直教差班,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就被调到快班去,这使她心理难以平衡,便动了调离该校的念头。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1999年第3期《教师博览》上读到《老师,请您走下讲台》一文,该文指出“教师的去留由学生决定,四川一中学开学生炒教师先例”。事件的主要经过为:1998年9月,四川省某重点中学高三(7)班学生在开课不到两周内“炒”了三位英语老师。被“炒”的第一位老师,全班同学公认其“很负责很辛苦”,“只是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学生的要求”;第二位是“当地教育界很有名气”的教师,但她显然没有考虑到该班学生成绩的参差不齐,“全班同学怀着惋惜的心情,婉拒了这位老师”;第三位老师,让两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故意不用教材上的A答案,而用了同样正确的B答案,老师判定为错误,这位老师也兵败7斑。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教师跳槽两败俱伤某市一名优秀中学英语教师,因调动一事与学校发生了纠纷,一个坚决要走,一个坚决不让走,最终这位女教师被学校以自动离职除名。这位33岁的女教师称,她从1998年起受聘于一所区属中学,很快成为该校的教学骨干之一,曾两次获得区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和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几年来她一直教差班,教出成绩好的学生就被调到快班去,这使她心理难以平衡,便动了调离该校的念头。去年鼓楼区某省重点中学扩班招生,需要补充教师,她便悄悄地去了,但接到录用通知时已是新学年开始,她只好请病假两头应付,其间她向原学校提出了调动…  相似文献   

4.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看《一个女教师的日记》:书的封面是一个很恬静的女教师,和学生在一起,那神态,那气质,那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翻开书看了她和学生的一个个故事,更让我羡慕不已,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相似文献   

5.
筛选亮点     
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的确,在常人眼里这幅画似乎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寻常中发现了不寻常。可想而知,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不仅是对那位小朋友,而且对于全班小朋友都是巨大的。这不仅仅出于她的细心,更缘于她的爱心。一个外国男孩从小极端害羞而且生性胆怯,几乎没有朋友,十分自卑。一天…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应邀到一所中学听课。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黄河颂》。整节课。女教师讲得生动、流畅、自然,学生学得也非常投入,课堂气氛格外活跃。临近结束,一名男生站起来问:“老师,课中有一句话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我不理解。地理课上,老师明明讲,黄河水最终流入渤海,中却说奔向黄海之边。”女教师愣了一下,当时,我估计这位老师备课时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女教师迟疑了一下说:“我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因为黄河水流入渤海。而后又汇入黄海,所以,作才写成奔向黄海之边。课后,同学们最好去查一下相关资料或请教地理老师。  相似文献   

7.
庄严的神圣     
曾经看过一位小学女教师护送学生过斑马线的故事: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她用手挡住两旁的车流,直至全部学生安全走过马路。每次想到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灵深处总会被深深震撼: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在这个时刻.这位女教师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她想到她自己的安危了吗?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同时在学校担任工会主席。三八妇女节要到了,我很想为学校的女职工做点实事。我们学校的女教师很多,其中一批教学骨干正处于45岁左右的年龄。前不久,她们中的一位在处理班级问题的时候脾气急躁了点。结果被学生骂了一句“更年期”,这位教师被气哭了。我想就“更年期”这个主题为我校的女教师开一个座谈会,但苦于对“更年期”这个问题了解不是很深,希望徐老师能给讲一下。  相似文献   

9.
陆刚佑 《广西教育》2006,(1B):12-13
李煜是桂林市田家炳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她个子不高,身体不壮,小巧玲珑。有的老师想不通,这个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没有威严的女教师,怎么管得了学生呢?其实,别看李老师温柔如水,然而她能以柔克刚。这“柔”就是她那颗真诚的炽热的爱心。凭借这颗爱心,什么顽石,什么金刚都能把它熔化;什么差班,什么乱班都会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章。让我们来看她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吧。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年轻女教师的班上有一位吊儿郎当、成绩很差的学生.女教师想去转化,但见到他就反感,看不顺眼,以至于转化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假期里女教师经历了一场恋爱挫折.她一见钟情的那名男子和这位学生有几许相像,失落的女教师很自然地把爱移到了这位学生身上.她对他不再是厌烦的心理,而发自内心的喜欢.于是,他犯了错误,她能宽容;他由于基础差一个本来不难的问题却老是弄不懂,她有足够的耐心辅导;他的一个哪怕是小小的优点和进步,她都会由衷地当面赞扬一番.最后,这位学生竟一跃为班上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性质对学生自觉性和自尊心的形成有极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指出,假定教师能对个别学生表扬他的任何积极方面,那末,学生就能开始注意并培养自已的这些优点. 在很多情况中,学生对自己力量没有自信心的原因,就是在教师方面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这个事实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上所产生的感化作用是多麽巨大,它不仅能够破坏个别学生,而且还能破坏全级学生对自己力量的信任.女教师纳·克,为了对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作辩护,经常向学生们说,他们没有能力,总是不肯好好学习等话。结果,学生们本来能够学习得很好的,丧失了自信心,这样,他们就学习得更坏,成为学校里成绩最坏的一班。这就是说:女教师纳·克只看见了学生的弱点。但是在某一时期内,这个女教师的位置上派来了另一位新教师,她很有经验而且也富有钻研心.最初几天,她注意了学生思想上已有的习惯,和他们一班所以在“学校中最坏”的原因。她就在班上开始培养学生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心.她从思想上去影响学生,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坚持和系统地工作,便会学习得很好.女教师与学生们的新的关系和正确地组织教学工作,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学生们对待自己也不同了,他们信任了自己的力量,对未来的发展前途表现了无限向往.这一班“眼看着”有了转变。过了几个月,学生们自己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一位女教师上四年级科学课《水的浮力》时,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场面: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用重量单位(克)测量出水的浮力,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进率换算成力的单位(牛顿)。她并不了解学生还没有学过怎样进行单位换算,结果学生换算得乱七八糟。如果这位科学老师平时能听一听数学课,能向数学老师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课堂上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相似文献   

13.
欣逢《辽宁教育》创刊50周年,编辑跟我约稿:你是《辽宁教育》的老朋友,写点什么吧.其实,我和《辽宁教育》岂止是"朋友"那么简单!37年来,《辽宁教育》是唤醒我、照亮我、引领我的一座灯塔,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乡村女教师的今天. 我曾是一名乡村民办代课教师.经常有年轻教师缠着问我:您是怎么做到由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特...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风尘仆仆赶到塞外古城丰镇币,欲采访民办教师段云仙时,雨教委的同志告诉我们:不必去那个山沟沟了,她昨天已来市教师进修学校深造去了。在南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间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38岁的山村女教师。初冬的阳光从窗户射了进来,被窗格分成一缕一缕的。屋里暖融融的,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民办教师,通常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人。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农民。大山的阻隔、田野的熏陶,使他们像土地一样宽厚、朴实。而她却没有民办教师常见的那种拘谨、木讷。消瘦的脑上散发着红润,一双眼睛很明亮也很机灵,有教师应有的那种健谈。大半…  相似文献   

15.
善于发现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 “教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中找到了孩子的独到之处。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题为《最伟大的吻》的文章,它带给我诸多启示。文章大意是:以前有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十分受学生特别是男生欢迎。一次,她在毕业典礼上亲吻了一个成绩突出、遵守纪律的男孩以示鼓励。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另一个学生的嫉妒,他觉得自己也应该被教师吻一下。女教师知道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向这个学生保证:如果他能像那个成绩突出、遵守纪律的男孩一样优秀的话,  相似文献   

17.
杂志上登载了这么一件事: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  相似文献   

18.
曾宪波 《湖北教育》2005,(10):62-62
有这样一个案例:麦琪老师是学期中途被调到这个学校的。校长要她当四年级B班的班主任,校长还对她说,这个班的学生很“特别”。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冬天,作为科学课实验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举行的《科学》新课程培训交流会,听课中一件小事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一名科学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无论从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的新颖性,还是教学设计的独特性,令所有在座的老师都为之惊叹。听课的老师被同学邀们—次次精彩的发言,个人新颖的发现而鼓掌喝彩。可就在这时细心的女教师发现,坐在后排的一个小女孩想站起来,可接着又坐下了。这位女教师赶紧示意其他同学一起来听听这个小女孩想说什么。不知是由于在场听课的老师太多胆怯的缘故,还是把想说的…  相似文献   

20.
刘开永 《贵州教育》2010,(19):42-42
[案例]2007年暑期,我在北京首都师大附中听了一位女教师的课,她是这样处理问题的。 教师提出问题,静候同学作出应答。其间,她注意一位同学高高举起手来,想获得这次回答的机会,而这位同学刚刚对上一个问题作出了圆满的回答,此时,这位教师转向这位同学,面带微笑用征询的口吻问道:“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将手放了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