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日益突出的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既有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自身素质等主观原因,又有外部因素影响等客观原因.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和谐网络行为,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规范的自律功能和大学生自律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分析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心理学基础和矛盾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0,(6):120-124
新媒体时代中国文化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较大挑战,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具备道德自律意识不仅是其避免网络负面影响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网络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有明显不足,其对网络道德自律的必要性、价值和方法等认识有所不足。高校应建立更完善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专题内容或课程,建设多主体协同的教育体系,并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教育创新,才能使大学生更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为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助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日常网络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失范问题,通过净化网络环境、推进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伦理劝诫与法制约束相结合和利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等路径,来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进而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提供一个康洁有序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智力储蓄和人才保障,他们的道德状况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质量。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群体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强化学校网络道德教育,通过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是改善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A0):168-169
互联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互联网上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不小冲击,使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出现网络失范行为。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失范行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网络监控水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观念冲击,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出现了偏差,社会及高校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平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比例相当高的一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他律。但在规划人生道路上,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更为重要。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媒介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其下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现状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增强,对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颇为关注;政治觉悟提高,积极稳定的政治观正在形成;政治理性不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冷漠,政治热情有待提高;网络自律能力不强,政治责任意识淡化。基于此,网络媒介下培养和优化大学生政治心理的路径:一是加强对网络的监理和建设,优化网络传播环境;二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媒介;三是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四是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民 《文教资料》2006,(28):85-86
教师自律就是教师主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参照,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依靠内在的自觉意识、心理需要自愿地约束自己的意志、情感和行为。加强教师自律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愿;完善他律机制,严格法纪惩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交流情感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污染信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道德失范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既与主体的心理特点、网络社会本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制度的因素相连.遏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开辟和建立大学生网站,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自律教育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自律习惯的养成以及大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网络文明的本质体现。儒家的“慎独”思想和网络特点的契合给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倡导“慎独”思想,引导大学生逐步达到自制、自省、自觉道德境界,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养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律是人作为主体在认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自觉、自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律品质就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明确责任,确定目标;其次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第三要加强自律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潜意识,了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潜意识对网络参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百色某医学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潜意识调查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休闲意识、虚幻意识、自律意识对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网络交流、网络写作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进而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潜意识:休闲意识、虚幻意识、自律意识,对大学生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虚幻意识,因此大学里要通过相关的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从而树立良好的网络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从众心理与大学生道德自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下降导致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和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的角度入手,研究其与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他律"内化为"自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冲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与价值取向,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责任意识,影响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与情感发展,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与网络成瘾是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自律意识,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健全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等措施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吕敏 《华章》2013,(15)
本文以德育教学为背景,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总结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人师表;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交流沟通的方法及惩罚与鼓励的技巧性这样三方面来培养自律意识,引导学生的自律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20.
总体上,大学生网络行为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缺乏自律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自律能力的培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