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安徽科技学院园艺专业通过改革考试模式和内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监控,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过程性考核可以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加强实操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考试改革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之一,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以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提出科教相融、科创相助(科-学科与科技竞赛;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各个环节,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该研究对学科竞赛如何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一些做法,即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校企合作冠名班实现专业全覆盖、引入企业资源,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打造就业实习双选会平台,提前谋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得出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四点认识,即构建以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改革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基础,健全培养制度是保障,坚持开放式办学是出路。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根据通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定位,提出了基于专题实验平台、专项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模式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际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并且牢牢把握与就业接轨的符合专业定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其他工科专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在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学院材料工程系"1+3"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结构、师资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以及对学生专业的教育和引导等,以供专家学者借鉴或者参考,找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专业人才与现代职业的紧密结合,调整专业培养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优势传统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为例,结合专业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专业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汪上  鲍步云 《文教资料》2010,(14):182-184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于应用型是不容置疑的。本文就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六位一体式”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普适性途径,为普通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的分析,提出基于“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展开研究,制定关于专业选修课的限定选课方式的监管措施,采用精讲多练、案例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强化了对学生实践性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双导师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以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市场营销专业实施双导师制的设想,从选拔聘任、指导内容、考核、制度保障等方面给出双导师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安徽省特色专业,为贯彻落实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对该专业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主要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相关改革,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生命科学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整合、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了学校、老师、社会"三位一体"生命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有效地提高了生命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证明,"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培养了一批受社会各界欢迎的高素质生命科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突出应用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主要观点:紧紧围绕长青学院"商、优、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术、艺术、技术"素养,加大人才培养中"实验、实训、实践"比重,构建特色突出、适合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能力本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能力本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针对浙江科技学院工程实践教学现状.从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工程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工程素质培养五个方面详细论述在CDIO理念指导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指出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并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保新形势下,为了提升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促进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文章以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构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培养制度、完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凌俐 《考试周刊》2013,(96):160-161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开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通过研究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及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结合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明确了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创新校企深度融合的"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督导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生工程技能认证,整合校内外实践条件,构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对成都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工程实践素质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标尺。本文以应用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该标准体系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次模型中C13的权重值最大,超过了0.1,C14、C5、C18和C2权重值也都超过0.05,这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与投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和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这5种因素对应用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了定量评估,对同类高校在构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候有借鉴意义,同时也为管理部门在教学决策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正面临应用型转型的难题。交通运输专业需明确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培养具备本专业特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分层化教学为入手点,探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方案。在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其分层化教学特色,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最后提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前必修课程安排,设置柔性化培养方案,引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