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案件报道从本质上讲,是为传达司法正义。但与每一件重大冤案错案相伴的,几乎都有媒体的"连带"失实报道。案件报道为何会"连带"失实,如何规避?本文从内因外因分析原因,并提出审慎、专业和严守操作规程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错案责任     
错案追究制最先在法院系统兴起,而要追究法官的错案责任,错案责任的涵义、归责原则及其构成便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法官的错案责任定位于角色责任,并论述了错案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其构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法治思维,坚守程序正义。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组法律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论述了树立法治思维,坚守程序正义是我国各级领导干部亟需培养的能力。其次,从公安侦查权、检察院起诉权、法院审判权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四个角度阐述美国辛普森杀妻案中体现出来的程序正义思想。最后,分析辛普森案件中的程序正义思想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错案是由于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错误所产生的一种结果,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活动中不可回避、不可否认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避免刑事错案的出现,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刑事错案的概念、出现刑事错案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刑事错案受害人赔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希望对司法实践部门在处理刑事错案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免予刑事处罚"与"免除处罚"含义相同。"给予刑事处罚"的含义为"作出有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与"给予刑事处罚"在"作出有罪判决"上发生交集。刑法应当采纳"刑事制裁"作为"刑事处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上位统摄概念。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官问责标准在立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方式,即违法责任制与错案责任制,地方司法机关对法官追责也存在不同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责任追究存在轻视法官行为、缺乏公开透明的现象。基于立法与司法的背景下,构建"行为中心主义"的法官问责标准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构建以法官不当行为为中心、主观过错为辅助、错案结果为补充的法官责任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墨子正义思想包括国家间平等交往,君王正确用民,恰当花费民资民力,公平举用人才等内容。国家间正义体现在非攻自守、和平相处等方面,国家内正义体现在用民、用才、用钱等方面。敦行"兼爱"、"非攻",坚持"以兼为政",遵循用贤"为义",倡导"节用"生产,是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兼爱"、"非攻"的国际正义理想仍未实现,失败的政治实践告诫后人要分清正义理想和正义现实,运用一切有利措施促进事实正义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贾玮 《美育学刊》2018,(4):37-43
美国学者玛莎·努斯鲍姆通过其著述所勾勒成型的"诗性正义"企划,明确了文学—艺术教育之于培养公民正义感的现实可能性与可行性,从而切实支持了罗尔斯作为平等的正义观念。但是,在文学艺术性场域,重新疏导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无知之幕"及其奠定的机构模式,则可以在政治哲学视阈外发现并清除正义思考的"精神锈斑",促动正义论架构的自我调整乃至重组。最终说来,借助其对于符号的充分象征化,潜入文学性场域启化正义的机缘,将诗性正义构想的"用文学支持正义"路径深化为"由文学生发出正义"尝试,将会突破现有研究的学科性局限,促使文学与艺术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中担负起更为深广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存在十全十美司法法制度能够保障每一个案件都铁证如山,司法之剑难免误伤,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完善和纠正错案。近些年大批冤假错案不断被曝光,错案追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我国目前错案追责的启动主体不明确、错案发现难、被告人申诉难的现状和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对比,就当前错案追责制度的完善提出:明确错案认定标准、建立专门的追责机关、明确申诉时效的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国际私法主要关注形式正义的内容,即在司法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有着一系列公平公正的运行程序与规则。而现代国际私法追求的价值取向为实质正义,即在司法制度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实现终极状态的正义,必须完成内容与目的的正义追求。本文主要探讨国际私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通过分析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正义观,指出未来国际私法将会从形式正义转变为实质正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书判”作为司法判决文书,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唐宋社会变革中,书判也发生了由拟判向实判、由骈判向散判的转化、由刑事书判向民事书判的发展。书判的这些变化,不仅是书判自身由形式性走向实用性的重要表现,而且是法制成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3.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差别原则"以其个性特征塑造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独特形象。文章在论述差别原则与正义原则、差别原则与原初状态、差别原则与效率原则、差别原则与积极干预的基础上,阐析了"差别原则"的含义、设立的理论背景、与社会整体效率的关系,以探讨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从"中庸至善"思想出发,将正义和法律比较,指出"合法的"和"合乎正义的"具有同等性,最终提出以"法律是中道的权衡"为核心的法律正义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领袖。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国以后,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使毛泽东和刘少奇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前就出现了分歧。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误会逐渐加深,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了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并被迫害致死的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对正义和社会正义不加区分地混同使用,这无疑影响了对正义的深入理解。在厘清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可为对正义展开深入的讨论提供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正义是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抽象,而社会正义是正义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落实与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古希腊思想节制、中道、均衡的阐述,分析古希腊思想对加缪均衡思想的影响。同时指出当反抗成为"恺撒式的"纯暴力革命时,加缪追寻这种均衡思想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这种古希腊均衡思想的重现,使人类在最极端的痛苦中又找回了行动的界限,使正义在这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天”是墨子正义观的源点,“爱”是墨子正义观的出发点,“利”是墨子正义观的落脚点。基于这三点,墨子的正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等各个领域,形成颇具特色的领域正义观。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判文献在宋元时期的书目中多有记载,明代以后除张黛、白居易的外却基本消失殆尽,对其存佚细致梳理,可以看到唐人判集在后代流传的实际状况。《全唐文》所收拟判大都从《文苑英华》辑入,然二者拟判龃龉之处也甚多。  相似文献   

20.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是春秋动乱的始作俑者、地地道道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清人判之为"奸雄之尤"。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公羊"、"谷梁"二传对郑庄公却极少记载。《春秋》三传比较研究的意义,应在于证明《左传》文学价值之明显和重要,而对于郑庄公的研究,恰好彰显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