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教材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围绕着同一个教学大纲而编写的教材有的多达上百种。院校代表进校园、教材巡展、免费培训、会议营销、一对一营销等方式已经被各家出版商大量重复使用,使终端客户疲于应对,传统的增值服务模式对营销的影响力也日渐衰弱,出版商需要运用新的数字化增值服务手段来提升品牌、争取客户。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牛晓宏 《今传媒》2011,19(2):65-66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为高校教材出版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应的高校教材所使用的附赠光盘等简单的实体介质服务营销策略已经显得过于单薄,并且已经无法跟上现在知识的增长速度。对此本文提出了数字化服务营销方式,该方式将通过网络来提供数字化服务,它可以节约光盘等介质,同时利用网络提供电子课件、数字资料等;利用流媒体构建网络课堂来及时传递最新知识;设置社区论坛可以实现相关资料的上传、下载,使用者之间、使用者和出版商之间可以探讨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出版商也可以通过社区论坛了解第一手资料,为教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出版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教材出版商应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教材内容和形式,加快教材数字化建设,做好教材增值服务,最终实现“教材+互联网”到“互联网+教材”的稳步转型.  相似文献   

4.
叶新  柳春  尹璐 《出版参考》2013,(7):39-40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部分杂志出版商就自觉地进入了第三次售卖(品牌售卖)阶段,品牌授权经营、衍生实体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而以"经验售卖"为主的定制出版业务也蓬勃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杂志出版商B2B出版能力的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的强劲需求,包括赫斯特、梅里迪斯、罗德尔、时代公司在内的美国大杂志出版商也从杂志出版业务拓展到了整合营销服务领域,把自己打造成了传媒经营和营销服务公司。在美国从事定制出版乃至内容营销的诸多杂志出版商  相似文献   

5.
单丽雯 《中国出版》2017,(18):41-44
教材出版创新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面,以"内容为王"理念进行策划,颠覆传统教材内容体系,构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全新教学系统;基本层面,创新教材媒介载体形式,实现全媒体融合展现;拓展层面,要拓展出版功能与增值服务,提供以微课为特色的全域化、平台化、网络化服务。出版商提供的不再是一本教材,而是一门课程,是一套以微课为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青  刘浩 《出版参考》2009,(23):42-42
美国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其大学教材出版在整个出版业的份额也十分可观。加上美国是世界的学术中心,其大学教材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着重要位置。按内容划分,大学教材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前者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并且读者群体比较固定,较少受到出版商营销力的影响。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的教材更多地受到教材的封面设计,营销创新的影响。思考美国大学文科教材的经营方式,对我国的大学出版和学术出版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发行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出版商将教材营销的重点放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服务支持上。面临数字出版大潮的冲击,德国的教育出版也开始谨慎转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纸质教材增值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围绕图书出版这个中心任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移动数字化技术,提出了移动立体化教材建设,分析了移动立体化教材的结构特征、特点和优势,给出移动立体化教材的出版流程及可能的多种个性化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续订难”的问题,温州报业发行公司推出“黏性营销”新思路:发行公司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有效的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愉快的消费体验,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的流失。温州报业发行公司于2008年大征订期间推出DM杂志《发现温州》,作为发行的增值服务产品,赠送给VIP订户,达到回报读者、服务商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胡昌恩 《出版广角》2015,(3):100-103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背景下,众多高校出版社改制成企业后提出了从出版商向教育服务商的战略转型。文章以服务营销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高校出版社向教育服务商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高校出版社的服务营销转型,首先必须转变营销理念,进行服务文化建设。在转型实践中,需要重点进行服务过程管理、服务导向型组织构建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张军  高哲川 《出版参考》2009,(13):15-15,14
1.内容提供商与数字出版商的关系 数字出版商将内容、产品策划、技术与市场营销融于一体,向用户提供增值内容服务,是成熟数字出版的主体。数字出版商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内容提供商或者技术提供商等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杨军 《现代出版》2007,(3):45-47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材图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出版社的教材出版进入了难得的"黄金时代",高校教材已经成为各出版社"兵家必争之地".目前各出版社都不同程度通过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教材市场的变化,加强教材营销渠道的服务和建设.虽然教材出版成本比较高、程序复杂、服务要求高、推介难度大,然而一旦被采用就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销售业绩,而且后期的维护成本和精力投入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OCLC正在进行一项试验计划以探索从出版商和上游销售商那里捕获的元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升WorldCat中的元数据。这种方法通过提高和传播在多重环境和系统下能够作用的数据从而给图书馆和出版商提供增值服务。这项试验将在2008年1月开始,包括图书馆和出版商供应链。公共和学术图书馆与许多出版商和销售商都参与这项试验。项目开始时OCLC将宣布参加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校教材市场的繁荣,高校教材营销渠道迅速膨胀,渠道结构混乱、渠道价格折扣体系不完善、退货问题凸显、回款困难、客户管理不善等问题普遍存在。只有建立有序的渠道结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及时维护渠道网络,对各个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渠道在营销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客户价值分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及其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探讨了基于生命周期的客户价值分析的相关视角,并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理念和内涵,提出了知识经济环境下基于客户价值分析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营销的策略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等教育教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教材买方市场业已形成等原因,教材出版已开始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多元化服务转变,出版社之间由此展开了服务竞争。服务竞争是以提高教材用户对教材满意程度为目标而展开的竞争,是从教材设计到教材销售再到教材使用的全过程竞争。教材设计是一个内涵很广的话题,本文主要从教材销售和使用的角度,探讨出版社应当采取的服务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部分杂志出版商就自觉地进入了第三次售卖(品牌售卖)阶段,品牌授权经营、衍生实体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而以"经验售卖"为主的定制出版业务也蓬勃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杂志出版商B2B出版能力的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的强劲需求,包括赫斯特、梅里迪斯、罗德尔、时代公司在内的美国大杂志出版商也从杂志出版业务拓展到了整合营销服务领域,把自己打造成了传媒经营和营销服务公司. 在美国从事定制出版乃至内容营销的诸多杂志出版商中,梅里迪斯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梅里迪斯整合营销公司(Meredith Integrated Marketing,MIM)是其母公司业务转型的探路者,不仅在梅里迪斯国家媒体集团(The National Media)收入中占到约20%的份额,而且还获得了包括"珍珠奖"(Pearl Award)在内的多个传媒大奖,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阐述了在信息服务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信息服务机构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树立营销理念把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市场营销行为,通过对信息的重组,使之增值,促进信息营销。  相似文献   

19.
青番茄图书馆免费服务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番茄图书馆"免费服务,送书上门"服务模式颠覆了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基于电子商务的盈利机制开启了图书馆免费服务的新领域,其上门服务、跨域服务、增值服务、创意营销的模式和理念是Web2.0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雷媛 《中国传媒科技》2023,(5):117-120+138
【目的】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传统出版行业向融合出版快速转型,带动了医学出版领域融合教材的产生与发展,增值内容的建设在融合教材出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出版的角度探讨医学融合教材出版中的增值内容建设,以期为从事增值内容建设的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通过回顾该社医学融合教材出版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在推进融合教材增值内容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分析增值内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经验作出总结。【结果】在医学融合教材中,增值内容的建设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策划增值内容,制作上要保证内容质量,构建完整的资源整合体系,同时还要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结论】从策划、内容制作、资源整合体系及编辑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来把握增值内容建设,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增值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