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中传奇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在原始英雄崇拜情结、现实英雄逐渐被神话与猎奇心态下的审美追求等各种文化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本文从以上三方面对元杂剧中的传奇英雄形象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试图揭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英雄形象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红色英雄"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英雄叙事特色,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有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这些英雄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形象塑造受到革命英雄话语和传统英雄话语的双重规约。前者起主导作用,规约作家深入开掘成熟英雄的革命性、人民性、党性等性格特质。虽然后者处于从属地位,但在莽汉英雄的塑造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革命英雄话语最终取代传统英雄话语,使莽汉英雄转化成革命英雄。革命英雄话语的强势地位也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某些缺失。  相似文献   

5.
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手法和英雄认同标准两个层面而展开的讨论。其英雄塑造手法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承接以理想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叙事模式的同时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颠覆,在继承革命历史传奇英雄塑造手法的同时对先前的手法进行消解。《亮剑》的英雄认同观念的变更主要表现为泛政治意识和文化兼容。  相似文献   

6.
"文学牛仔"的英雄形象从出现到确立再到呈现出一种消解的趋势,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牧牛王国"的崛起为小说家提供了美国文学本土化的新素材,"文学牛仔"在传奇冒险故事中登场并随"一角钱丛书"的流行初具英雄形象。随着20世纪初美国西部踏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文学牛仔"被牛仔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其英雄形象的消解反映了牧区社会衰落时牛仔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这诸多英雄形象中耀眼的一颗。本文试就林冲性格、处事中二重性——"忍"与"不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将荷马史诗英雄置于古希腊典型的文化语境中,尝试解读荷马时代古希腊人的英雄观念及英雄形象.认为古希腊文化以世俗性、个人本位、追求荣誉与和谐为典型特征,在该文化品格的影响下,史诗英雄必然既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又推崇理性、倡导节制的人,即马克思所盛赞的"正常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时代精神使他对英雄无比景仰;超人的才华常使人视之为英雄;狂傲不拘的性格又使他常以英雄自诩.李白诗歌中突出的英雄形象是盛唐时代的大环境与他个人的内在小环境相融而迸发的结晶.李白诗的英雄形象充分反映出诗人别具一格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封建社会那种个体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这无疑有着巨大的英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塑造英雄形象是战争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当代战争小说叙事中,英雄形象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符号,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史观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与当代作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唐传奇与元杂剧(着重于爱情方面)的比较,论述了元剧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说明了市民文化对元杂剧艺术成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既有历史因素,又有主观条件。小说《杨家将演义》的问世,更具有其特殊性,它兼有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双重性。从杨家将故事由历史、戏曲(元杂剧,明传奇)及小说的流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杨家将演义》之成因,《杨家将演义》仅为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类小说中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5.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以讴歌英雄为主题,可谓好戏连台,佳作纷呈,从而折射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英雄文化情结、当今物欲大潮下茫然失位的精神慰藉需要、大国情结下民族意识的张扬、人文意识下英雄形象的传奇性塑造。此类作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大众审美文化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媒介消费,实际上推动着抗战电视剧的改编实践,新世纪抗战改编剧的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是转型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青睐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正经历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但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反腐文学中的执法英雄是文学史上一种新的英雄类型 ,也是当代文学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审美对象。执法英雄形象的人格内涵和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忠诚、本色、行动性 ;执法英雄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主要在于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理性精神。反腐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一般都是封闭式的英雄中心模式 ,语言趋向视觉化和影视化。  相似文献   

20.
英雄是儿童仰慕与崇敬的对象,英雄主义精神是儿童学习与传承的精神之一。王尔德在《快乐王子》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儿童英雄形象。他有普世大众的英雄信仰,具有心怀天下的英雄气概,拥有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快乐王子的儿童英雄形象,可以帮助儿童满足内心的英雄梦,区分真英雄和假英雄,进而通过英雄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