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谶纬文献是我国古代谶书文献与纬书文献的合称,是始于西汉、盛于东汉并延至隋唐五代的谶纬思潮的文化载体.东汉时期,对谶纬文献的整理以及对宗室私造谶纬文献的打击已包含禁毁的因素.魏晋六朝时期,出于政治目的,加之谶纬文献自身的缺陷,谶纬文献屡遭禁毁.然而,谶纬文献仍具有一定的研习群体与传播受众,拥有一定的卷帙.谶纬文献的渐趋消亡主要缘于兵燹的损毁与后世经学的汰洗,与政府禁令的关系并非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论谶纬名义     
谶与纬是各自独立的抑或是一个整体,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争论。谶纬概念是变动发展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狭义的谶纬是光武帝宣布天下,特指与经义相涉的图谶。广义的谶纬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称呼多样。  相似文献   

3.
网络学术信息的地理空间分布存在集聚现象.通过利用集中度的绝对值、集中指数两个指标对网络学术信息的地理空间集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网络学术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是在较低水平上的均衡,中美两国网络学术信息的地理空间分布集中度均很高,且中国尤甚.网络学术信息在北美洲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在欧洲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在亚洲主要集中于日本、中国和韩国,在南美洲主要集中在巴西,在非洲主要集中在埃及、摩洛哥、南非,在大洋洲则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在美国,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两者所占美国网络学术信息的数量最多;在我国,北京市、广东省两个地区网络学术信息数量在超过全国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开皇13年(公元593年)和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曾两次大规模地禁绝和焚毁谶纬之书,结果使自西汉末以来盛行于世的谶纬之学在历史上“寝传寝微,几于灭绝”。谶纬之书远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到西汉末,纬与谶合二为一,从原来的“辅证经义”转变成荒诞无稽的封建神学。东汉光武之后,又成为统治者借图谶以谋夺皇位或巩固政权的工具。同时,谶纬之书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也起了极坏的影响,因而当时就有有识之士加以抵制。至隋时,文帝虽严令禁纬,但他本人恰恰是靠“应篆受图”,以所谓“禅让”的方  相似文献   

5.
清代盛世时期中央机构出版物是考察其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的独特视角,正经正史的刊印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构成了“康乾盛世”的思想文化基石,也是统治者政治意图与文化政策最为集中的体现,直接影响了清代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学报创刊百年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开展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园地,发现培养学术人才沃土的中国大学学报,是伴随着我国近代新思潮的传播、近代新式出版业和新式大学的兴起而逐步诞生的。如果从20世纪初学报诞生算起,迄今它已走过一百年的不寻常艰难而光辉的历程。中国大学学报的发展历经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旧中国为第一个历史时期,学报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萎缩不前几个阶段;新中国为第二个历史时期,其发展经历了复兴、受挫、发展、繁荣几个阶段。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7.
马恩经典著作的引用对于学术规范及学术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结合马恩等经典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文本中的引用实际,探讨学术研究的学术性和规范性,加强学术研究者与学术出版者的信息对接,集中讨论强调引用规范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并从学术研究者、学术出版者和建立标准的角度,提出引用规范之策。  相似文献   

8.
叶建 《出版科学》2023,(1):100-10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作为出版业公私合营的样本,逐渐确立将学术图书出版作为主要业务方向。在它出版的学术图书中,历史类学术图书占据颇为重要的位置。随着出版社性质和学术图书需求的变化,三联书店历史类学术图书的出版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1949年至1951年独立出版社自主开展编辑出版业务时期,以重印和增订为主;在1952年至1957年人民出版社“副牌”内设编辑部时期,以增订和新版为主,而且此时新版图书在种类上逐渐超过增订版图书。三联书店出版的这些历史类学术图书在繁荣当时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唯物史观在史学界主导地位的确立方面,有着自身独到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academic misconduct),即学术主体在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奖励、学术传播等活动中违背学术原则与行为准则,包括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重复发表等表现形式[1][2]。学术不端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转型时期,学术不端的行为与事件呈现出高发态势,扰乱了学术秩序,损害了学术声誉,破坏了学术公正,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发挥刊群优势提高学术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靠单个期刊编辑部的努力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期刊较集中的期刊社或期刊出版部门,充分发挥期刊群中多个期刊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在办刊实践中,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发挥刊群优势,狠抓学术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探讨交流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成果,9月6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2009年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聘书,继前任校长许智宏后成为新一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2.
赵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7):143-148
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对子部典籍的总结和评介中,系统地表现出诸子学思想和价值判断。其诸子学思想与清代的文化政策有关,和清代前期学术思潮有关,同时也和乾嘉时期学界的学术理念紧密相连,反映了清代前期学术发展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思潮发展的趋向,对推动清代诸子学的复兴起到积极的推扬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丽洁  闫娟 《今传媒》2015,(3):58-59
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在科技期刊工作中集中表现在科技论文撰写和发表过程中出现的不端行为。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发表、科学精神传播的重要平台,应从稿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防范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守门员和把关人。把握好稿件处理的每个环节,构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层层防线。本文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正确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文事活动为主的幕府,这些幕府倡导学术研究,学术气息浓厚,著书活动兴盛,一度成为学术基地,推动了乾嘉学术的发展。乾嘉时期幕府著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很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代中期艺文幕府的著书活动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保存了众多的优秀典籍和乾嘉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成为乾嘉汉学兴起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图书分类法是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学术性,反映了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分类思想,指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类叙、提要的撰写。互著、别载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6.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1晚清以降,在各种学术思想、学术流派的交锋中,中华现代学术得以不断前行,文、史、哲、政、经、法等现代学科逐步建立,传统知识与思想得到重新整理与阐释。这一时期是中华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催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是乾嘉时期著名的校雠学家、文史理论批评家以及思想家,因其为学路径与乾嘉主流学术——考据学相异,以致他的学术在生前备受冷落。晚清以后,随着时代与学术风气的转换,其学术日益为学人推重。本文以章学诚学术中重要领域——校雠学、历史编纂学以及道学为研究范围,联系章学诚学术发展的线索,并从章学诚著作中重要专门术语的疏解入手,对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作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充,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论衡》是其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王充在《论衡》中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对充斥泛滥于当时的世俗迷信以及谶纬神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同时,他还关注民生,关注人才,强调推行惠民之政。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是中医界大家辈出、学术异常活跃的时期,整理此一时期的学术经验和著作是当今出版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时期,众多中医大家著有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书籍,对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有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些中医大家及其著作的介绍,梳理出了民国时期宝贵的中医出版资源,以期能引起出版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慧聪 《兰台世界》2012,(36):33-34
明清时期的刑罚仍以隋唐时期的五刑制度作为其刑罚制度的基础,但是,随着明清时期皇帝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加强,当时的刑罚制度在维护皇权及统治阶级专制地位上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