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速度滑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弯道技术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短道弯道技术与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采用短道训练后,对其弯道技术的提高和专项能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道技术训练可降低速滑运动员滑跑姿势,弯道滑跑时身体倾倒角度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稳定的弯道支撑,专项肌群和专项能力获得提高。为改进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及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滑跑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实验法,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在动作结构、技术特征、用力特点、弯道滑跑倾斜角度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短距离速滑与短道速滑弯道技术的共同点。研究表明,短距离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在动作结构、蹬冰技术和训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在弯道技术训练中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实验表明,借鉴短道速滑弯道技术训练可以有效地改进和提高速滑弯道技术及运动成绩,是对短距离速滑弯道技术训练的创新研究,旨在使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刘锋 《冰雪运动》2014,(6):93-96
冰刀结构、冰刀研磨、运动服装等非运动员主体条件的技术创新不仅丰富了速度滑冰训练理论的完善,对速度滑冰技术的改进亦起到决定性作用。短道速滑运动员使用槽刃冰刀可以增大运动员弯道滑行时法线方向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斜面的支撑力,可以让运动员把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的程度加大、产生更大的向心力,以更快的速度滑过弯道。在4轴联动数控磨床基础上设计一台专门加工短道速滑冰刀槽刃的自动磨刀机,技术关键是将冰刀刀片与砂轮轴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用单斜边砂轮,这样才可以为短道速滑冰刀磨出槽刃。短道速滑冰刀槽刃数控自动磨刀机还包括工件夹具、电源、数控装置、辅助装置等其他功能组件。  相似文献   

6.
短跑道速度滑冰中,弯道路程占总路程的一半,因此,弯道技术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为研究弯道技术,采用影像测量方法对九冬会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弯道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测试数据看,女子运动员在11.33 m/s以上,男子运动员在11.88 m/s以上;从曲线图看,男女运动员的同侧髋、膝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相似,这表明同侧腿关节角度变化规律相同,支撑腿髋、膝动作协调,摆动腿髋、膝动作协调,蹬冰腿髋、膝角同时发力。对比以前测试的一些短道弯道速滑动作图表,可知,只有优秀运动员才具有同侧关节角度一时间曲线形状高度相似的特点,此现象揭示了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动作结构特点。此外,单支撑阶段速度上升,而双支撑阶段速度下降,可能表明单支撑蹬冰比双支撑蹬冰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非常迅速,比赛争夺十分激烈。谁占鳖头,技术是关键。弯道滑跑技术比直道滑跑技术难度大,而且,弯道滑跑比直道滑跑速度快,可见弯道滑跑技术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力学角度对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进行力学特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运动员弯道滑跑时身体产生运动数值变化一般规律,为速度滑冰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部分理论依据。二、动作分析与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足支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作。(见图一)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  相似文献   

8.
高伟 《冰雪运动》2011,(6):12-15
在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掌握的教学过程中,寻求最佳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质量有效途径之一。采用训练教学试验与对比的方法,对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技术学习中,使用多元反馈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其运动成绩、直道滑行技术水平,能提高他们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可充分发挥其个性潜能;但在短时期内对弯道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时相”分析,找出短道速滑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旨在为提高我国速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短道速度滑冰直道技术和运动员心理素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短道速滑非常重视弯道技术训练,但对于直线技术的研究较少.直线技术是短道速滑训练比赛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直线技术、直线超越技术和心理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1.
动作示范在速滑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汪勤 《冰雪运动》2006,(5):67-69
在速滑技术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动作示范,对学生正确掌握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速滑运动技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从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物学的角度,对动作示范在速滑技术教学中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速滑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薛瑞红  杨帆 《冰雪运动》2006,(6):5-7,21
通过对2006年全国速度滑冰联赛(第2站)比赛的观摩与研究,分析当前我国速度滑冰人才的分布情况,并从比赛成绩中着重分析了前3名选手的成绩与全国纪录之间的差距,以及中国速度滑冰队在亚洲和世界上的整体水平,并回顾中国选手在都灵冬奥会和2006年世界锦标赛上的表现,进而对我国速度滑冰运动概况和发展进行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Twenty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results of 10 European and 10 World male speed skating championships.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btained was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skate well at all tournament distances’. Therefore the rank order of the participants’ skating ability could be estimated in an alternative way to allow validation of the scoring method currently in force. This validity coefficient turned out to be so high (r = 0.967) that it does not seem necessary to adopt a more sophisticated method, despite a few demonstrable shortcomings of the one in use. However, there remains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variance (10–34%) that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systematic aspects of skat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4.
马国东 《体育学刊》2007,14(5):59-62
为揭示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规律和特征,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动作原理,为寻找更先进和省力的速度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以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不同速度滑行过程运动员在双蹬技术一个单步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结果说明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足底压力传递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在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影像测量方法,探讨了速滑姿势与能量输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功率与步频和滑行姿势密切相关;在滑行同一距离项目中,输出功率总量决定水平相近的运动员之间成绩上的微小差异:绝对意义的低姿势只能是躯干保持水平位置,而相对意义的低姿势以发挥下肢蹬伸力量为前提;高的能量输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蹬伸做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Home advantage is a well-documented phenomenon in many sports. Home advantage has been shown to exist for team sports (soccer, hockey, football, baseball, basketball) and for countries organizing sports tournaments like the Olympics and World Cup Soccer. There is also some evidence for home advantage in some individual sports, but there is a much more limi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me advantage in speed skating.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home advantage, because skaters vary in their abiliti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ournaments vary. There is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home advantage using a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 with random effects for skaters and fixed effects for skating rinks and seasons. Even though the home advantage effect exists, it is very small when compared to variation in skating times due to differences of rinks and individual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7.
建立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监控与训练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速滑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评价速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范围,采用特尔斐法筛选出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等级,将单项评价和等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为速滑运动员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肢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是: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着冰前胫骨前肌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着冰前股前群肌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陆上滑跑模仿练习在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屈伸间变化及肌肉激活顺序上与专项相似,具有较高的专项练习价值。但在肌肉激活强度、胫骨前肌做功时程和腓肠肌动员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将来运动员在陆上进行此项练习时应在动作速度、非稳定支撑、着地前的足背屈和蹬伸末期伸踝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