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17±1.21、7.87±3.13;Du组:5.45±1.96、9.21±5.72;Con组:3.21±1.64、6.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对照组(Con)各5例,取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用免疫组织化学PAP双重染色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5-HT细胞和G细胞。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状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 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个别细胞为蓝黄混合色。它们多为圆形成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毗邻,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分别为:4 17±1.21、7.87±3 13;Du组:5 45±1 96、9 21±5 72;Con组:3.21±1.64、6 19±1.72。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在Gu组和Du组都增加,且都以Du组为最多,经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Gu和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Du组的5-HT细胞数和G细胞数与Gu组相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5-HT细胞和G细胞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病的调节,特别与Du的关系更为密切,5-HT细胞和G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对15例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作对照组(Con)患者,非病变区胃窦粘膜的151个β—内啡肽细胞(β—EP 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45个测试单位面积(5000μm~2)的细胞数进行检测,收集13项参数行统计学 t 检验。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的参数分别有三组间的周长(C)、面积(A)、长径(LD)、短径(SD)和平均体积(V);DU 与 Con,GU 与 Con 组的比表面(δ),平均截距(τ)、平均面积(?)和平均直径((?)c);DU 与 GU、或与 Con 组的细胞均数(N)。三组中各参数的显著性差异率 C、A、LD、SD、(?)达100%,δ、τ、(?)、(?)c、N 为60%以上。本文首次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仪,建立了 DU、GU 和 Con 组非病变区胃窦粘膜幽门腺β—内啡肽细胞的二维和三维体视学、形态计量学参数及细胞均数数据,并为其参与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1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胃溃疡手术后1、4、10、23d分批取胰尾.以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β-EP免疫反应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溃疡组β-EP细胞面数密度在术后4、10d均增加,4d达最高峰.与对照相比为P<0.01,23d基本恢复正常。邻片单染显示:β-EP阳性细胞分别与部分Glu、Ins 阳性细胞重叠。本研究结果提示:胰岛β-EP细胞参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时期的内分泌调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女性吸食海洛因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吸食海洛因对女性免疫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取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h1/Th2细胞因子,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结果:吸毒组30例患者Th1细胞因子(IL-2:1.45±0.48μg/L,TNF-β:0.37±0.14μg/L,INF-γ:2.99±0.55μg/L)和Th2细胞因子(IL-4:23.68±11.22μg/L,IL-10:12.11±5.13μg/L)低于32例健康组Th1细胞因子(IL-2:4.09±0.79μg/L,TNF-β:0.91±0.35μg/L,INF-γ:5.69±0.91μg/L)、Th2细胞因子(IL-4:54.24±17.21μg/L,IL-10:22.34±7.26μg/L)水平(P<0.01);吸毒组患者血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吸毒组E2:38.71±18.18ng/L,P:0.79±0.53μg/L;健康组分别为79.98±34.42ng/L和2.10±0.86μg/L)(P<0.01)。结论:海洛因的摄入可导致青年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和免疫水平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硫脉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小鼠胃窦粘膜5—羟色胺及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甲低时胃窦部5—羟色胺细胞数目减少(P<0.01),染色变浅,形态无明显变化。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目有增加趋势。此结果提示:甲状腺素可影响胃窦粘膜EC细胞中5—羟色胺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3):71-73
为了研究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保元汤组。模型组、加味保元汤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加味保元汤组束缚前给予大鼠200 mg/kg体重加味保元汤水提取物灌胃。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显示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正常对照组(706.28540±98.64284)ng/m L,低于模型组(858.31980±55.87683)ng/m 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加味保元汤组(746.67220±61.79915)ng/m L与正常对照组(706.28540±98.64284)ng/m 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858.31980±55.87683)ng/m 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显示5-HT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增高(P<0.01),6d达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差别显著(P<0.01);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6d高于盐水组(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5-HT阳性细胞可能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研究了甲亢组和甲减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甲亢组β_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甲减组(P<0.01),而甲减组β_2M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β_2-MG水平与T_3、T_4水平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甲亢与甲减患者β_2-MG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细胞代谢的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三叶肽因子3(trefoil factor3,TFF3)免疫反应细胞在胃黏膜不同部位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只大鼠不同部位胃黏膜组织中TFF3的表达.结果:(1)胃溃疡损伤后大鼠胃黏膜TFF3的阳性表达率为63.9%(23/36).(2)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要显著高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P<0.01).其中,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从大鼠胃溃疡损伤后的第2天开始到损伤后的第6天呈递增趋势,且显著高于对应时期的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P<0.01);而损伤后的第1天以及第10天以后,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胃溃疡期间TFF3表达增高,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表达更强,TFF3对溃疡损伤起着保护及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年龄对胃内分泌细胞数目的影响,本文取胃镜或胃切除标本67例,按年龄分青年组(22~34岁)和老年组(67~78岁)。石蜡切片,厚度5μm,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了胃体和胃窦部生长抑素细胞(D)、5-羟色胺(5-HT)和胃泌素(G)免疫阳性细胞,经光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表明青年组三种细胞明显多于老年组,在胃窦部D、G细胞数青年组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5-HT细胞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胃体部,青年组三种细胞均多于老年组(P<0.05),文中对三种细胞的功能和检测它们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脑中动脉区脑梗塞(CI)急性期18例头痛患者与22例非头痛患者和28例对照组血清SIL-2R含量,发现脑梗塞头痛组、非头痛组血清SIL-2R含量(358.49±63.15U/ml、314.83±50.21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3.92±41.35U/ml1.642±0.217μg/L,P<0.01),CI头痛组血清SIL-2R含量显著高于非头痛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SIL-2R参与了CI头痛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生长抑素(SS)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SS-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SS-IR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SS-IR神经丛数密度较单纯组、慢性组减少(P<0.05)。本文结果提示:阑尾肌层SS-IR神经参与了阑尾炎的神经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促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在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组、溃疡组、盐水组大鼠胃黏膜组织Bax和Bcl-2表达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软件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分析.结果:Bax阳性细胞在胃溃疡组1d即增多,表达强度强,显著高于正常组与相应盐水组(P<0.01);之后随术后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表达强度渐弱,至术后23d,溃疡组Bax IO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细胞随术后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至胃溃疡损伤后的第6天Bcl-2阳性细胞数量最多,表达强度最强,胃溃疡损伤后10d及14d Bcl-2 IOD略低于溃疡后6d,但仍维持于较高水平,至胃溃疡损伤后23d,Bcl-2 IOD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Bax与Bcl-2共同参与了胃黏膜的损伤修复.在胃溃疡损伤早期以促凋亡因素为主,抗凋亡因素对溃疡胃黏膜的保护及修复作用主要是在损伤后的6~14d.  相似文献   

17.
用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分为实验性溃疡组和对照组,后者又分为盐水组和空白组。在实验性胃溃疡术后3、6、9和20d,腹腔注射秋水仙碱3小时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胃窦粘膜G细胞的变化。正常胃窦粘膜幽门腺分裂指数5.93±1.23;G细胞百分率2.76±0.45;G细胞分裂指数Ⅰ0.85±0.18;G细胞分裂指数Ⅱ0.023±0.01。幽门腺细胞分裂指数、G细胞百分率及其分裂指数Ⅱ,在术后6、9和20d与盐水组相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G细胞分裂指数Ⅰ,术后9d与空白组、术后20d与盐水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本文讨论了以上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大脑皮层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S-ir)和SSmRNA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免疫细化PAP法;地高辛标记反意SScRNA探针mRNA原位杂交组化法。结果 正常大鼠SS-ir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溃疡术后1d,大脑皮层纹状皮质区各层SS-ir神经元减少,但可见大量串珠样SS强阳性纤维,溃疡组SS-ir神经元数与盐水组相比无差异;术后4d,溃疡组大脑皮层纹状皮质区各层SS-ir神经元密集、数量明显增多,与盐水组、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P<0.01或P<0.001)。术后10和23d,以上核区SS-ir神经元数仍高于盐水组和正常组(P<0.01,P<0.001)。术后4d,溃疡组大脑皮层SSmRNA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盐水组(P<0.001)。结论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时期,大脑皮层SS-ir和SSmRNA神经元可能参与了胃溃疡自愈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揭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青年猫与老年猫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中表达情况,特别是探讨猫视皮层BDNF表达的年龄差异性及可能产生的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影响,揭示视觉衰退机制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猫初级视皮层各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免疫染色切片置于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Image-Pro Express 6.0软件处理BDNF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及免疫阳性反应强度测量,所得相关数据借助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显示,BDNF在青年组及老年组猫视皮层各层中均有表达;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猫初级视皮层各层中BDNF阳性细胞密度显著下降(P0.01),其免疫阳性反应强度亦呈显著下降(P0.01)。结果提示,猫初级视皮层中BDNF表达水平存在增龄性下降,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活动减弱引起的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可能是引起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取 SD 大鼠29只。按体重分为成年组与老年组。断头处死,取肾上腺,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按 PAP 法检测肾上腺髓质5—HT 免疫阳性细胞。结果表明:5—HT 阳性细胞计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HT 免疫阳性强度,经图象分析仪辉度测定表明,老年组免疫反应强度明显低于成年组(P<0.05),提示老年组髓质5—HT 细胞合成、储存及分泌5—HT 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