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著名哲学家王安石在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老子哲学多有吸收和借鉴 ,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首先 ,在天道观上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并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王安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 ,但同时也对老子人道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再次 ,在辨证思维领域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 ,形成了“天道尚变”的进步历史观 ;同时 ,王安石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矛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词语并不发达的春秋时期,老子用否定性的方法对无限进行了解读,主要涉及道的无限性、时空的无限性以及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并且就人如何能够实现自身思想境界、人生意义等的无限性以及天人合一中体证道的无限性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诠释。老子的无限观念深深地嵌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中,并多层面地给予无限以描述,对于之后中国哲学以及后人无限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建树的奠基者即是老子。本文首先论述了"道"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即"道"是"先天地生",为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二即"道"无法用语言、言说来表达。然后对"道"的本体论做了简单的探讨,最后得出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生命走向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色彩而显得狭隘——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当下生存,而对人与自然之间怎样和谐共存的问题、以及自然本身审美价值独立性的问题,却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据此,确立万物皆有生命的观念,承认万物各有其主体性,是形成新型人、物关系的前提,也是生态美学对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进行新一轮超越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两个基本范畴。除此以外,《老子》还运用了众多的概念、范畴。它们也是从属于“道”和“德”的,并由此形成了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两个范畴系列。(一) “道”在《老子》中被确定为中心乃至最高范畴,既是当时天人之辨的需要,也是理性思维发现的产物。在《老子》之前,已有天之道,人之道的说法。天道、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起点。天道是春秋时期逐渐剔除神秘主义天命观念  相似文献   

8.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中的“指”与“精神”、“理念”、“意志”等在含义上毫无共同之处,把它们相联系是错误的。物的名字只是物在人头脑中的一个映象,要把物和指代物的名字严格区别开来。《指物论》的中心思想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的文化活动。但是严格地说,人类是到了有自己的意识观念,即对自己的意识有了意识之后,才真正开始了文化的历史”。人类的宗教意识就是这种对自己意识的意识。正如任继愈先生所说:“宗教、迷信、神权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迄今还没有发现过有哪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0.
在老庄道家思想视野中,“以物观之”以道、物相互割裂为前提,是一种隔绝天地万物玄同关系、滞留于世界表相的思维方式;“以道观之”则以道、物融贯合一为基点,是一种提升到大道高度看待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的道性思维方式。“以道观之”思维方式从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本体与表相、人性与物性四个向度超越了“以物观之”思维方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美学、艺术、文学等学科领域思维方式的坚实思想基础,更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哲学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的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石。在现代,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社会的转型,传统本体论问题的缺陷暴露了出来:一是其无法涵摄全部哲学问题,如真善美问题;二是抽象物质或抽象精神的理论前提预设。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哲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及其本体论思维方式。发端于柏拉图的传统本体论哲学终结了。然而经过漫长跋涉之后,出于哲学的本性和人类的实践本性,重构新型本体论的呼声又逐渐高涨。  相似文献   

13.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规定的“间接存在(信息=不实在)”,是和“直接存在(物质=实在)”相对的一个范畴,间接存在(如水中月)≠直接存在(如月亮);并将信息(间接存在)分为客观信息(事物本体在水中的影像,如水中月)和主观信息(精神),得出所谓“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的定义,其推理本身就是违背逻辑常识的.“信息哲学”定义“信息思维”是关于“不实在、间接存在(信息场、中介粒子场)”的“思维”;而“物质思维”仅是一个毫无存在价值的摆设,因为“物质=客观实在=实在=直接存在”,即物质本体是没有可被认知的信息的.然而,邬先生采用的古今中外的范例,都是与“信息思维”的定义背道而驰的,统统都是关于“物质思维”或关于“实在的思维”,而不是关于“不实在的思维”;是关于“直接存在(物质)”的思维,而不是关于“间接存在(中介物)”的思维!传统哲学物质范畴的地位,被所谓“客观信息”冒名顶替了.  相似文献   

14.
现行体育教育中,“评价”是教育成果的一个认定过程,而非对学生的甄别或选拔。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采用量化性考试方式,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与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观念相违背。本针对这个问题谈谈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思想是典型的东方智慧.它不但是历史的,也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老子之“道”的自然性启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老子将天、地、人统为一体的思想启示人们关注生态平衡,老子的“无为而不为”之术提升了传统的领导艺术,老子的相反相成之道为现代的经营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老子之“道”的阴性特征和雌守观念更对传统的“尊阳卑阴”价值观具有纠偏作用,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三) 如果说以上围绕着西方两次女权运动以及西方的和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的思想背景、发生发展过程所展开的一些理论问题,是属于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问题的话.那么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则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出路,进而言之,是为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内在统一提供了可能。现象学关注的是意义的呈现,以现象学为哲学思维基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化丑为美的观念;以丑为美的审丑意识及丑的刺激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的等等.纵观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传统,主要是由悲剧的、崇高的、荒诞的甚至是丑的美感经验构成.因此,审美活动中不要忘记审"丑"不要忘记"丑"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哲学史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刘学智 (1,5 )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张 强 (1,12 )《淮南子》易学思想简论高新民 (1,19)“六家七宗”新论杨维中 (1,2 4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西方哲学解读的一个基本视角宋宽锋 ,郝 娟 (2 ,33)智的本体论与爱的本体论———中西本体论的歧异与会通 张再林 (2 ,4 2 )人文学科的古典形态尤西林 (2 ,5 1)论现代思维结构的转型孙红娟 (2 ,5 7)论郭象“独化”范畴的哲学意义康中乾 (3,2 8)张载关学学风特质论———兼论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林乐昌 (3,33)论毛泽东的文化理想周 民…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探讨老子学说现代价值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学说的时代意义或现代价值不是被“发现”或“赋予”的,而是在传统与现实、历史客体与认知主体的关系中通过解释者的创造性活动来实现的。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是《老子》学说的简单接受者,而总是在理解中参与着历史的创造,并通过这种创造使《老子》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和价值。在解释活动中,相对主义的倾向是应该反对的,但“以老解老”的努力也常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美学时空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审美时空观体现着人的自觉;时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论问题;空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在世界(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庄子美学时空观体现为“道”──“虚”、“无”、“空”的本体论含义(自然本体论转向了人类学本体论)。一方面,“空”、“无”本体导引了人的价值升华;另一方面,又导引了庄子超越现象界的差异对立而复归为“一”(“一”的世界不可知)。庄子对东西方意义重大:对西方被“时间焦虑”所折磨的现代人和被“空间焦虑”所折磨的后现代人来说,他是解救良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更有警醒作用。但时空观的最终答案只有在马克思实践论的基础上方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