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稿二例     
加工稿件,是报纸编辑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精心做好。我这里谈两件事。一、要注意精雕细刻,把作者提供的可用稿件,认真编好。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的来稿,常常是“良莠不齐”。就是在那些写得较好的稿件中,也往往瑕瑜互见。我曾经收到这样一篇稿件,是凤城县林业局一位干部写来的,介绍一个林业站长的先进事迹,洋洋万言,漫无中心,就象“一池子鱼”,看不上半个  相似文献   

2.
我这样选稿     
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来稿,作为编辑,当然是择优录取。结合多年报纸编辑工作的实践谈谈我的选稿思想。要有最新的主题主题好的稿件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站得住脚。通俗地说:主题新了,见报把握就大。如何选择新的主题?我认为:选择別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主题是一个原则。这种新主题稿件,到编辑部是“抢手  相似文献   

3.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4.
这个题目似乎有点旧了。其实,我觉得旧题新写,也有必要。理由有三:一、现在编辑队伍也在“新老交替”,不少新同志刚刚从事编辑工作,有些“忌”的地方,总该提醒一下;二、前一段,新的不正之风也波及到了编辑队伍,不能不正视这个现实;三、在报刊林立,新闻出版事业空前活跃的新形势下,应该有意识地去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为此,我想了一下,写下编辑十忌,供同志们参考。一忌改稿没思想。编辑部每天要收到大量来稿,选哪些不选哪些,总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上就是编辑部的指导思想。一个头脑清醒的编辑所选的稿件,不仅能够适合编辑部的意图,而且还要有所发挥;要是一个“糊涂虫”,常常会抓住“芝麻”丢了“西瓜”,有的甚至还把“芝麻”看作“西瓜”。因此,编辑在选稿时一定不能满足于浮浅的  相似文献   

5.
一、编辑决策是主编决策的基础从编辑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编辑部都不可能将收到的稿件直接发表,必须通过编辑这个“把关人”。编辑将收到的大量稿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经过分析、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做出决策,哪些稿件能够采用,哪些文章不宜刊发,等等,然后写出稿件审读报告上报给主编。当各个编辑将稿件都集中到主编那里以后,主编就必须进行决策,对稿件加以进一步的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去年一年我们收到不少政治工作方面的稿件,由于各种原因被我们“卡”了下来。我想对此类稿件作一些分析,既是业务研究,也是给有关作一个“交待”。不一定准确、正确,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吧!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们给一杂志社寄了一篇消息《一个体诊所状告工商局被驳回》和一篇调研文章《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应进行工商登记》。两稿发出不久,7月27日我们收到该杂志社的一封《交纳稿件版面费通知》。通知中写道:“您的稿件经编辑部审阅后同意刊登,见通知后请将稿件版面费300元、400元于3个月内寄至编辑部”,并注了稿件编号,还称拟于2006年第3季度发表。我们既不是做广告,也不是搞形象展示。但万万没想到,在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搞有偿新闻的情况下,该杂志社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公然向作者索要“稿件版面费”。对此种行为,理当从严查处。…  相似文献   

8.
一是作者投稿电子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作者投稿,只需将稿件的电子版发送到编辑部的电子邮件信箱,或传输到编辑部的网页,或通过E-mail通知编辑部从作者自己的网页上取走所投稿件(如果作者有网页).编辑部成功解读到作者所投稿件的电子文稿及相关附图后,只需发送给作者一个成功收到的电子信息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影响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原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的发表周期是指从收稿日期至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发表周期的长短,事关作者权益,涉及读者需求,影响期刊本身的信誉与效益。中国科学院“八五”期间自然科学期刊发展计划中,要求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不超过10个月,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针对录用稿件的大量积压,科技论文发表周期过长这个问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影响发表周期的主要原因1.稿件在编辑部停留时间长当来稿中满足出版要求的稿件数量大于期刊容量时,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为尊重作者的选择,保护作者投稿积极性,把暂时不能刊出的稿件留存编辑部,串至下期发表。这样,依次下串,旧稿挤新稿,积存稿件越来越多,发表周期愈来愈长。现在虽有部分期刊在征稿启示中自行规定:自收稿之日起3个月或半年内未收到编辑部的录用通知单或退稿通知单,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刊物投稿。但实际处理稿件时间多在半年以上,更多的则是“石沉大海”、“黄鹤一去不复返”。2.时间制约发表周期尽管编辑部对专家提出了限定的审稿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审稿专家确定后,总会有相当数量的审稿意见和稿件不能按期返回编辑部。一般情况,根据笔者的经验,编辑部规定每位审稿专家的审稿时间:校内专家以15...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一位爱好业余写作的好友写了一篇稿件。我阅后,认为稿件有些松散,文字不够洗练,字迹比较潦草,建议他再反复修改后(?)写一遍,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嗨!下那么大功夫干啥,反正编辑还要把关。”闻之,我不禁为他这种马虎态度而遗憾! 诚然,通讯员寄往新闻单位的稿件被采用时,碥辑是要修枝剪蔓、精雕细刻,严格“把关”的。但是,作为通讯员将“矛盾”都交到编辑部,是很不足取的。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记和广大通讯员,一个很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如何让编辑部喜欢,尽快采用见报,而编辑部又常常为面对一大堆来稿,挑不出对路的稿件而犯愁。怎样解开这个不等式?从我去年分管二版宣传的一段实践来看,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下笔之前多想想“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初学报道,常为稿子见不了报而苦恼。一些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你要多上搞,想好‘点子’最重要。”可又听有的领导讲:“要深入基层抓‘活鱼’,不能养成关起门来想点子的习惯。”我迷惑了,到底怎样看待“点子”呢?53511部队何毅何毅同志:一个让你多想“点子”,一个却反对想“点子”,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首先要明确,采写稿件是要有“点子”的。所谓“声、子”,就是采写稿件的侧重点或曰主题,有时候“夫子”屯包括稿件的形式或表达方法。如果采写稿件时。C中无“卢、子”,而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就…  相似文献   

13.
看到一本问世不久的沈阳市科普创作协会主办的《青年科学》杂志。刊内《稿约》一文中,有句十分触目的话:“本刊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凡不用稿件一律在两个月内奉还。”对于该刊编辑部这番心意,作为业余作者中一员的我来说,感到很是动心,禁不住想说几句。我看到的报纸、杂志不齐全,一律退稿的编辑部是否还有,不得而知。据我所看到的,都是申明不一一退稿,三个月内如不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云云。作者写出文章、作品寄向报刊后,往往要想到报刊编辑部收到没有?有何不足?能不能刊登?由于不便一稿两投,即使作者感到自己的作品尚有发表的价值,也只能眼巴巴地耐心等待。有些文章是有时间性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每天收到的新闻槁件中,政工稿均占40%以上。然而,仔细翻阅,很少有令编辑眼睛“一亮”的上乘之作。新闻稿件特别是反映政工的稿件不见“新”,表现在或大同小异,或似曾相识。强调新闻要“新”,就是要抓住新问题,写出新的思想高度、新的工作经验,同时标题也要使人耳目一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报纸宣传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广大通讯员更应具备竞争意识,与其企盼以数量感动编辑,还不如对每个素材进行分析,悟出新意再动笔,以质量取胜。那么,如何使稿件有新意、命中率高呢?乐当“比较先生”。购物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通讯员,要想写成几篇有点分量的批评性稿件,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为减少阻力,我借助监督部门搞批评报道,收到了一定效果。两年多来,我在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了各类批评性稿件50余篇,其中借助有关监督部门采写的有27篇,占总数的53%。去年夏季,我听说某县“三挂钩”支农物资中的柴油被层层截留多达83%,化肥提价50%,粮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问题:编辑部经常叫我们少写一般化的稿件,多写有影响的报道。这个道理我也是明白的,为什么还是写了许多一般化的稿件呢?这与我的认识能力有关。凭心而论,我采写的稿件,一般掌握两条:一是有重大意义的,二是趣味性的。不少稿件我明明是瞄准显著位置写的,但用出来时却是简讯。这表明我的认识水平与报纸的要求差距还较大,只有缩短这个“差距”,才能减少许多无效劳动。如何缩短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您好!2月20日我收到了编辑部给我寄来的纪念品——一本《中国文化辞典》和一件雨衣。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我想评选“七五”期间我国图书馆界“十项大事”,优胜者在贵刊登登名就好了,不想还给我寄  相似文献   

18.
认真作标题     
我以为努力为稿件配上一个紧扣文章主题、能总括全篇稿件的中心内容、深深地吸引住读者的好标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7年多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也是我身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单位而能保持较高的见报率和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7年前,我写的第一篇稿《“雷锋小姐”》就是以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吸引了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编辑。这些年来,我每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认真作好标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杨玲 《军事记者》2002,(11):49-49
选稿件,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每天有不同类型的稿件大量地涌进编辑部。编辑要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这对编辑人员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保证报纸质量编辑报纸需要稿件,就同打枪需要子弹一样,子弹上不了膛,枪就如同一根铁棍,发挥不了枪的作用。稿件选择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的质量。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要保证报纸质量就必须对稿件进行选择。一方面是新闻事实多,版面有限,不可能都刊登。每天世界上发生的事中不少是新闻事实。报社每天要收到各种新闻和情报,集中到编辑部。这些…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为“我喜爱的陕版图书书评征文”撰写了一篇短文,刊出后不久收到陕西日报科教文艺部寄来的8月5日的一份报纸,喜出望外。对编辑部同志这种贴近作者、负责到底的精神深表敬佩。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我当编辑的时候也常为读者和通讯员复信或寄剪报,当时任《关中报》社长的雷阳、任省委机关报总编辑的张潮同志也督促大家这么做。有时编辑部针对许多稿件的通病印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