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的的经典著迷《论语》,不仅是传统教育的典范,而且也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意蕴,与现代教育有着共通之处。孔子以“仁”为旨要的和谐道德教育、“多样化”启发式道德教育、“践行式”道德教育、“尚真式”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朱文静 《文教资料》2007,(28):94-96
道德教育首先有核心,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教育的思想、理论、方法的精心探索。仁是孔子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在《论语》一书中,有五十八章谈到"仁",提到"仁"字共一百零九次,[1]并且全书其它许多语意和思想都与"仁"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问题,是它许多主张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忠恕"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一贯之道,是通往"仁"之桥梁.本文仅就孔子的"忠恕"思想作一探讨,旨在批判继承孔子"忠恕"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以丰富当前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内容,以"礼"为外在形式。培养君子是孔子德育的主要目标,孔子德育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平等性等特点。学校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感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在他一生长达几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文章通过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概括、阐释和评析,以期能加强现代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此有深刻的体验,摸索出不少进行道德教育的规律,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总结概括形成的以"仁"为核心,包括立志乐道、身体力行、自省自克、改过迁善、以身作则、学思并重和因材施教等诸多道德原则与方法的统一体,对现代德育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大会讲话中高调推崇孔子,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对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指导意义。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体  相似文献   

8.
孔子并未对人性善或人性恶下定论。他重视"仁"和"礼"对人性的塑造,推动了人性理论及道德教育的进步。自律的"仁"和他律的"礼"辩证统一于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学思想和"礼"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他人性论的矛盾性。正是孔子矛盾人性论的这两种不同的内在取向给了孟子和荀子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是一部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史。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奠基人孔子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而其道德理想又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支柱,乃至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出发,从考察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性论及他所提出的道德规范的剖析,以求揭示其道德理想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含与核心。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仁”,同时也是孔子道德理想的内含所在。最后,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并联系现实以求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典对"仁"的记录和阐释,构成了孔子"仁"教育思想。道德标准的达成,是孔子"仁"思想的重要内容。今天,将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新时代,加强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意识,适当增加中小学教材中关于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内容,协调教法与时俱进和继承传统的平衡,是实现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来命名孔子的道德教育。实际上,孔子的道德教育从形式到本质都不同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而是一种独特的回应道德教育。回应道德教育不同于对话教育的权利基础,而以责任为核心,这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格教育是人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并实施人格教育的教育家,莫定了儒家的人格教育理论,并深刻影响了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走向。在塑造“四有”新人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探讨孔子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想人格的标准和特征、历史影响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批判地吸取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智慧和精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高校德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人本德育这一视角来发掘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希望能对构建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高校德育新模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以孔子及犹太教育思想为切入点,以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依据,对孔子教育思想与犹太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而古典时期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以"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为主要内涵的儒家廉政思想,汇集、诠释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大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剖析思想和理论,儒家廉政思想为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借鉴儒家"道德教化"理念,从树立"廉政"理念、进行"立志"教育、重视"知耻"教育三方面着手,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张莉  陈家麟 《中国德育》2007,2(9):63-6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分为三个方面:道德情感教育思想、情感教学思想、情感健康教育思想。对孔子情感教育思想的挖掘,将会对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孔子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修身立德;以人为本;德育的过程性;德育的方法性;德育的目的性。深入学习和研究孔子德育思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孔子在其德育实践中贯彻的爱生忠诲精神和坚持的德育原则在今天对于高校辅导员的修身和德育工作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整个思想理论定库中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和谐,遵循“仁爱”的原则;安顾治国,“为政以德”,坚持德教为先的原则;“有教无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进行道德修养,坚持螳,思,行统一的原则。搞清,学懂,借鉴并坚持实践这些原则,对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起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孕育了孔子深刻的道德教育人学思想,对于现代的道德教育意蕴重大。通过对孔子的相关思想进行甄别,取其精华,为现代道德教育理论提供科学成分,为道德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