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船山的修身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基本传统,他界定修身就是要消弭言语、行为、活动中不恰当的因素,使偏离道德规范的因素得到纠正;并强调了“修德于己”,“素行端贞”两个方面.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民成俗的修身目的论,天人合一的修身实质论,圣凡相通的修身标准论和内外交养的修身方法论.王船山修身学说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注重修身的社会性功用,注重修身的实践之功夫,注重在修身中内养的作用.他综合理学和心学,构建了自己的怀抱着帝王之学的高贵追求的修身理论.  相似文献   

2.
修身思想是王艮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王艮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提出了关于修身的理论学说.他以“身本”作为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正己”与“安身”作为其修身实践的根本途径,以“成圣”作为其修身理想的终极追求.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中,彰显出其修身思想中既张扬道德理想,又依托于感性生命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当今,重新分析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五至”思想,其教育意义相当深远.儒家的“入世”、“仁礼一体”、“德治”、“亲仁”等核心思想都能在“五至”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孔子的“五至”思想囊括了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正已修身、为学次第的全部要求.认识和学习“五至”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以修身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以适度为要,是儒学最光辉的内容之一。所谓伦理,也就是道理的意思。儒家学说中有关家庭的伦理道德,人们社会交往的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利益方面的道德都  相似文献   

6.
儒家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以修身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以适度为要,是儒学最光辉的内容之一。所谓伦理。也就是道理的意思。儒家学说中有关家庭的伦理道德,人们社会交往的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利益方面的道德都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具有极强人性美的魅力。不仅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恪守的道德准则和基础,而且对促进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思想与当今领导者自身道德修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文教资料》2006,(31):190-191
《大学》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启蒙著作,其所建构的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儒家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历代为政者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强调领导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从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到提出“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都为我们这个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指修养主体在独处之时仍然能自觉地按照原有既定信念和道德原则行事,表现为高度的道德自律。“慎独”思想对于当前德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不仅包括儒家道德,也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及佛教的道德内容.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是“和”.它的现代价值体现在:第一,律己修身,培养个人的道德自觉性,追求一种完美的生命价值;第二,践履“仁爱”,注重人际关系和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的类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予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繁露》思想着手.从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国家行政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春秋繁露》通经政用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在个人修身维度,董仲舒创造了“人副天数”说,并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扬弃和发展;在家庭伦理维度,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家庭伦理思想最终表现在长幼、夫妻、手足关系上;在社会道德维度,董仲舒的社会道德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三纲五常”;在国家行政维度,董仲舒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并鼓吹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内容包括德性原则、伦理原则和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科学合理地继承儒家道德伦理中的积极因素,对培养高尚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注重人和、力倡道德;强调修身,刚健有为;德法并用,尊贤善听;崇高理想、天人协调等等.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标记所在.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管理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社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家思想注重对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传统儒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旨,形成了一种以血缘亲情关系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伦理观。它以“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夫义妇贞”的家庭道德,“内圣外王”的王道信念及“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力求培养人的为他责任人格。可以说,责任伦理思想实际上是传统儒家心性学说道德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人生观珍惜生命,以促进社会的完善为人生的完善,追求经世济民.这种思想成为传统医学伦理重要的理论基础.古代医学追求的目的就是“悬壶济世”,认为医疗的本质是珍爱生命、救死扶伤.儒家修身养德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古代医学以寡欲和养心为祛病、强身、长寿的重要途径.古代医家正是在儒家人生观的影响下确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职业志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详尽地记述了儒家美学创始人孔子在春秋晚期社会影响下产生的"仁"、"礼"等思想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美学。它讲求美善统一,以社会道德作为评判美的标准,为儒家的社会美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化中,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向来备受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其中儒家的有关学说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儒家学说的深层结构和内在价值,对我们今天如何搞好:“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晓丽 《文教资料》2006,(30):172-173
本文对儒家的修身理论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它蕴含两重目的。一是向上、向内寻求道德终极价值和信仰。二是向外、向人世谋求道德秩序或说是治国平天下。由其向上向内的寻求,获得德性的根据,也就获得“穷则独善其身”的内心安宁与幸福,同时,也就获得“达则兼济天下”、由内圣开出外王的资格与能力。所以,在这两重目的中,前者是更基本更重要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往往只被视为手段,是为了达到外王的手段而已。这样的理解,削弱了儒家修身理论对今日社会道德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要求人们在批判地继承儒家传统修身思想的基础上。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行为方式科学化,对培育和谐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更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意识范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现代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具体来说,儒家传统修身理论的现代转化向度体现在:目标上由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到追寻自由个性,路径上由依赖“内求诸己”的抽象活动到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功能上从片面求善到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取向上从义高于利到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吸取黄老“道论”、“精气”精华,充实儒家天道理论体系;采纳黄老“无为”精要,弥补儒家“治术”不足;提炼黄老养生之道,充实儒家修身之术;融会黄老阴阳尊卑学说,论证儒家伦理三纲,成功实现了对先秦儒学的革新与转化,使儒学由先秦学术的一支成为封建社会定于一尊的官学,进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