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社交平台也在不断增加。移动短视频应用于社交之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这是实现图片、文字以及语音互动之外的另一种社交互动方式。基于段视频分享的社交APP也非常之多,比如"快手"等等已经在受众群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即针对于此,对段视频分享相关的移动社交APP进行探索,分析这一类移动社交APP出现的原因及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张利  王欢 《现代情报》2012,32(11):68
随着3G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在互联网市场崭露头角。如今,其发展如火如荼,期间也经历了从冬天到春天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移动SNS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其市场价值也逐渐显现。目前,移动SNS虽然有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用户社交疲劳、从众心理的问题。人人网是国内领先的社交网站,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要与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和交往方式相契合,培养用户的移动社交网络习惯,以有利于突破社交网络的发展瓶颈,实现移动社交网络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期间,网络红包又开始登上话题榜。自2014年1月微信推出"红包"功能以来,支付宝、微博、QQ等纷纷加入,移动端的"红包"功能成了各大社交平台或构建场景吸引用户、或创新玩法打造差异、或切入移动支付领域等的必备神器,使得商家们的曝光率大增,与以往天价广告费相比,这一相对廉价的传播方式更受企业欢迎。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4-I0005
<正>[导读]用手机买足彩,边发微信、微博边看世界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球迷的标配流程。互联网企业已经让球迷的看球生活变得更加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不仅给球迷带来一场狂欢。巨大的商机背后,也给国内商家和企业带来一场盛宴,而善于制造"眼球效应"的互联网企业,自然也不会缺席这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近年来移动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建模仿真对谣言传播群体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部 门有效应对和控制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 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最后 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谣言在前期发展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杀 伤力也最大;移动社交网络环境对谣言传播有促进作用;网络容量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大;本文模型通过仿真 验算,证明可以用于对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商务时代的到来,商家逐渐意识到移动社交网络对产品创新扩散的重要性,因此评价网络用户重要性成为创新扩散的重要内容.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结合社会网络中心性和信息检索相关算法构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价值评价指标UR,基于移动社交网络数据对该算法进行测度,并基于传染病模型研究网络中用户的创新扩散能力.通过评价指标与扩散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移动社交网络中重要性高的用户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扩散能力,UR算法优于传统中心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商务时代的到来,商家逐渐意识到移动社交网络对产品创新扩散的重要性,因此评价网络用户重要性成为创新扩散的重要内容。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结合社会网络中心性和信息检索相关算法构建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价值评价指标UR,基于移动社交网络数据对该算法进行测度,并基于传染病模型研究网络中用户的创新扩散能力。通过评价指标与扩散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移动社交网络中重要性高的用户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扩散能力,UR算法优于传统中心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雪  马海涛 《科教文汇》2012,(10):161-161,199
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社交焦虑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对400名郑州大学生进行测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人格特质和社交焦虑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性别、生源地和人格三因素是社交焦虑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内外向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结论: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不容乐观,人格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