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土壤肥料学一课更易学习、更易吸收、更易掌握,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业资源与环境(简称农资)专业英语是专业选修课,专业性和时效性均很强。通过总结近4年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和土壤肥料学精品课程的助教经验,结合农资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及对200名农资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专业英语教学对象、专业英语教材、专业英语与土壤肥料学的关系,提出了教学改进措施——专业英语教学应分享土壤肥料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并为土壤肥料学双语教学做铺垫。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土壤肥料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土壤肥料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以项目实例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上好《土壤肥料》绪论课是中职学校农学类专业《土壤肥料》教学的首要环节。本文运用“推拉理论”,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绪论教学设计的重点.回答了推什么和如何推、拉什么和如何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多年土壤肥料学教学中,根据该门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繁多,理论性较强,而且涉及多门学科和多项领域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同时与生产实践密切关联,教学质量要求高,教学难度大。为了适应农业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静 《考试周刊》2011,(14):224-225
《土壤肥料学》是农业院校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可通过重视绪论课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活用多媒体教学,讲好《土壤肥料学》。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料学》是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农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土壤肥料学》的课程性质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实践等方面提出《土壤肥料学》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土壤肥料》课堂导入的几点尝试双城市农技高中冯丽娟,张士荣,董石梅《土壤肥料》是农学、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每个环节,力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仅就导入这一环节谈谈笔者...  相似文献   

10.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与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作为一门农学类基础课程,为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践问题打下了扎实基础。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实践,就理论教学、实验开展及课程讲解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几点认识,与诸位读者探讨,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肥料与石膏配施条件下,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处理较高,而以单施石膏2g/kg(F0B2)处理较低。(2)磷肥施用可显著提高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供试肥料品种间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F2)、无机复混肥(F1)处理最高,其次为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F4)和生物有机肥(F3),以空白对照(F0)最低。(3)随石膏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呈显著降低趋势。(4)滨海盐土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动态变化特征,肥料施用后有效磷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终回复到施肥前水平。(5)从土壤有效磷角度考虑,滨海盐土肥料农业施用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肥料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农田施肥实践过程中,氮、磷、钾肥及配比用量因土壤不同而不同。笔者进行了白散泥稻田氮磷钾肥料效应的试验,采用3个因子、4个不同施肥用量的水平试验,推荐了最佳施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个部分。其中,土壤学部分的学习是该课程学习的第一环节,对肥料学以及后期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基于该部分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如何结合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土壤质量与培肥研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土壤质量研究动态和我国土壤肥力演变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外研究化肥、有机肥和耕作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钾肥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番茄土壤对照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新型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能够提高番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含量,降低土壤酸度、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给冬小麦高产提供合理施用磷肥的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容城轻壤质潮土为研究对象,对农田土壤速效磷的养分状况及冬小麦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的供肥能力。结果表明,容城土壤含磷水平较高,高、中水平占60%之多,但差异性较大,冬小麦土壤磷素贡献率高、中、低产田分别达到82.37%9、0.36%和84.82%,土壤的供磷能力分别为67.646、3.75和57.11kg/hm2,推算出了高、中、低产田冬小麦经济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191、11和109kg/hm2。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是作物生长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田间持水能力是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能力并对农业剩余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设计了以秸秆、膨润土及PAM按照不同的配比开发出新型复合改良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改良材料对四川省宜宾市三种主要土壤类型的田间持水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壤性质影响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致原始地形、地貌以及水资源的运移和转化等条件发生改变,使土壤侵蚀力度加大,原有稳定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土的理化性状和自身的营养条件发生改变,水肥沿倾斜的地面和地裂缝渗漏流失,降低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状况,造成水土流失。本文针对过去采煤塌陷对土壤性质影响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研究工作应当注重采煤塌陷对土壤性质影响的集成研究,尤其要加强那些能源资源富集区沉陷区的研究,查明采煤塌陷区地形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过程,揭示采煤塌陷所产生的土壤性质的变化程度和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