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府学兴建于1368年,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名称几经更改,从"大兴县学""顺天府学""京师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到今天的"府学胡同小学",纵贯640余年历史,秉承孔孟之精华,将"忠恕做人、诚敬任事之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之法"授于一代又一代学子,将"关注成长的教育使命与创  相似文献   

2.
<正>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总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概念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政治行为和政治效能的总和。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关于公民文化,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同时,公民文化的文化意同于本文中政治文化和民主文化中的文化。而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关系以及民主文化与公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皆有其形象,这种形象本质上由人来体现,其核心是思想。安徽文化具备"包容性"形象已成为学者的共识,但整体的安徽文化及其三大区域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的"包容性"内涵之差异性还没有被充分揭示,将这种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辨析清楚,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安徽文化,把握其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因素,是人活动的产物。由于人的活动具有不同层面的差异,人类的文化相应地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差异。文化的分层源自于同一大群体下各小群体间文化的差异。我们认为,文化差异与文化分层都属于一种客观现象,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常态。我们要实现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这一固有规律为前提。承认并尊重一种差异、分层的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这是关系到文化能否得以繁荣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环境依靠文化势缘发挥作用,文化势缘需要主体文化、亲缘文化、地缘文化、业缘文化、信缘文化共同构成势缘合力,同时又必须经过亲缘、地缘、业缘、信缘文化等类型共建良好的文化环境。本文论证了通过这几种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发挥文化势缘优势,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从新的视角展开文化环境和文化势缘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成为人的符号系统,是以人塑出的自然关系和系统。文化的传播不同,造就的文化或者是符号系统也是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歌舞、饮食之类,还包括宗教、科学、历史、艺术等。民族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期积淀中由很多人的共识形成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文化基础上发展的,最后形成共荣共生的发展局面,这就是当前所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新华网报道[1]说,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将从政策角度对教师的资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规定教师要读书、做研究并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这一系列教育政策与措施的出台,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作为担负着全体公民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化素养教育重任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否也需要变革?如果需要变革,为什么?如果变革,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澄清上述问题,既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者的责任,也可以消除实践中的迷茫,为一线教师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是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我们既要看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共同性,又看到它们的差异性,使之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努力建设先进性、和谐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模式,有其特有的文化性格。大学文化性格是生活在大学文化区域内的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心理特征。大学文化性格具有自动自发功能、趋众定向功能和中介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简述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特征 ,分析郭沫若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认同及对现实文化思想的扬弃和升华 ,揭示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和审美取向对巴楚文化的隐性传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课程作为文化为命题出发,沿着观察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理论梳理的研究路径,阐明了这样一种教育诉求——课程:作为文化,为了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 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借古开今的态度,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既要解释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文化,既不认为传统文化完美无缺而闭锢起来,又本着文化是不断吸纳和消化、更新和增长;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民族性,文化进步动力在于内 在矛盾的统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既存在对抗性关系,又具有互补关系,应不断创新,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综合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改革者们关注的焦点。“文化事业”的改革如此之难,原因是因为它太敏感、太复杂,因此,必须对文化产业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党和政府应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建设目标,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好分类指导,认真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大胆创新,努力开拓,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历史文化是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旅游客体吸引力的源泉,历史文化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断转化为旅游文化。社会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文化则是一种流动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7.
第三种文化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会而形成的新文化,其深层涉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互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文化的融会,将带来第三种文化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8.
文化、文化国力与企业文化力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化三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就社会主义条件化与经济的密切联系而言,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演进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化是否发达,在综合国力中具体表现为化国力的大小,化国力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力”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强烈地表现出来,化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化国力的增强也要从多方面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中出现的企业化、商业化、技术化、金融化、生态经济化、节日化、化产业、化市场等经济化现象,丰富了现代经济化的内容,也推动了化国力的发展,在这些新的经济化现象中,企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国力构成要素,对企业发展来说,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面对21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惟有大力开发企业化力,企业才能够救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关文化预设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母语文化误读、目的语文化误读和跨文化误读。因此,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应注重输入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跨文化预设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减少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外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