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832名学校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择校利益格局中并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家庭、学校与地方政府三方在择校利益博弈中得与失并存,但是呈现出整体受损的特征。经过讨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核心的择校利益狭隘地瞄准优质教师资源;择校加剧的师资供求矛盾影响学校正常发展;金字塔型择校利益机制损害核心主体的利益;过重的既得利益心理固化择校利益链。从教育利益的公益性出发建议,在区分对待不同群体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速优化教师队伍、重构择校利益机制、实施教育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  相似文献   

3.
娄延果 《河北教育》2023,(10):24-25
<正>从一直存在的择校现象就可看出,家长和社会对优质学校的热衷与追求。家长择校,择的是这所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那么,没有被择的学校就一定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不能成为优质学校吗?我认为,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是优质的。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读研择校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学校内涵建设、区位和政策优势、未来机会是大学生读研择校的三个聚类因素,其中学校内涵建设得分最高,区位和政策优势得分最低.由此可见,树立学校综合声誉、强化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拓宽发展空间是高校未来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也是招收优质生源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择校就是挑选学校。近年来,教育界最大的热点之一当属择校。人口流动、生活富裕及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都是导致择校的根源。笔者结合兰州教育实际,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择校现象的影响和如何解决择校问题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过去的“重点校”政策导致学校间教育质量存在巨大差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垄断供给的产品,造成优质义务教育领域存在巨大的教育租金。本文运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择校寻租的三大主体:政府、学校与学生家庭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开展各自的活动:学生家长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就业的预期,对择校有着无可比拟的热情;政府和学校方面承担着教育投入的责任,希望能通过择校收费弥补一部分教育经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相关的教育管理制度及社会监督体系非常不完善:对校长权力缺乏必要的约束、对教育收费缺乏规范化管理、入学方式又存在许多可乘之机,这两方面的因素催化了三大主体的择校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是针对择校现象提出来的。针对择校存在的各种弊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公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希望遏制择校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择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不应过多干涉家长的择校权。政府行为应体现出效率、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如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提供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等,选择学校的权利则应交给家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择校事件导致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引发了深刻的争论,赞成论、反对论和折中论者相持不下,这种争论背后更重要的是探讨择校产生乃至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二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针对以上原因,从普及义务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和规范收费行为四个方面提出择校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择校自产生以来不断扩大、公开并延续至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对未来潜在的较高教育收益预期是择校的客观基础;三是家庭收入的增长为择校提供了可能性;四是社会对于名校毕业生的认可间接推动了择校行为。本文从教育硬件资源与环境,教师水平与待遇,教育政策与制度,学生与家长观念和社会引导与认可度五个方面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择校即在教育机会不相同的前提下,受教育者通过较强的支付能力、智力能力等主动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以至占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自身的发展作为基础,即我们通常所提及的钱择校、分择校。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限制择校是为促进公平还是提高效率,择校是影响了公平还是影响了效率,这必须从对公平和效率的界定来入手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影响大学生择校行为的若干因素,证明了大学教育服务与其他因素相比是影响学生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蒂伯特选择理论,分析大学教育服务若干要素对大学生择校行为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大学生择校行为的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择校行为日趋理性化,更加重视大学的教育服务和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南昌教育》2006,(9):1-1
新学期一开学,沈阳市城区254所中小学的1977名教师将完成沈阳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如此“折腾”,目标只有一个:通过3年至6年的优质师资“大流动”,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杜绝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7.
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成就教师,让教师有归属感,是一所学校优质的标志。——校长手记提升办学水平,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因此,提升办学水平是每位校长的工作目标。影响办学水平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学校建设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建设,而立足校本培训,关注教师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引导教师走专业化道路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发展力,把建设一支善于合作、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择校热等原因,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生源分布失衡,导致出现城镇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办学资源结构性失衡,学校教育教学效益整体降低,加剧校际间的综合失衡,催生农村“脱管生”群体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等等诸多问题。可以采取均衡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装备和优质教师资源,扩大优质高中招生配额比例,建设好农村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展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加强对学生家长择校需求的正确引导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农民更是把能够获得“优质”教育看做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择校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极大冲击,对许多学校的办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拟对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择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的思路和对策,以推动贫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